·觀察、探索人體的整體結構、活動、功能以保護
·觀察、探索人體的外部結構、功能及保護
·感受、體驗內部主要器官的活動和功能
(2)人的心理活動
·感受、體驗、表現自己的情緒
·觀察體驗和理解同伴的情緒表現
·學習適當地表現或控制自己的情緒,發(fā)展積極的情緒
。3)個體的生命活動(生長、發(fā)育和衰老)
·初步知道自己的出生、生長過程和生長發(fā)育的條件
·觀察人的出生、長大和衰老的過程,并且知道每個人都會經
歷出生、長大到衰老的過程,教育兒童尊老愛幼
·初步知道生命是一個客觀的過程,生命是最寶貴的,要珍惜
和保護人的生命
2.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1)自然界中常見的動植物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系
·觀察常見動植物的生活及特征,探索動植物的多樣性
·探索和初步發(fā)現動植物和環(huán)境的關系
。2)自然界中的無生命的物質及其人、動植物的關系:沙、石、土、水、空氣、太陽、月亮和星星
3.自然科學現象
。1)氣候和季節(jié)現象
·觀察、感受不同情形下的風的不同
·觀察云及其運動、變化
·觀察并記錄不同的天氣現象(彩虹、冰、雪等)
·認識四季
。2)物理現象:力和運動、光和顏色、熱和溫度、聲音、電、
磁
。3)化學現象
4.科學技術教育
(1)學前兒童生活中常見的科技產品及其作用
。2)科技產品的發(fā)展
。3)使用簡單的工具
。4)簡單的科技小制作
。5)熟悉的科學家的故事
五、科學教育活動設計
(一)科學活動設計的類型:
1.觀察認識活動:主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技能、表達技能及有關觀察對象的科學認識等。
如"認識紙"、"奇妙的昆蟲世界"、"四季的變化"、"我們的地球"、"糖怎么不見了"等等。
2.實驗操作活動:主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和科學的探究能力。
如"沉浮現象"、"水的三態(tài)"等。
3.科學游戲活動: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濃厚興趣,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如"有趣的磁鐵"、"找空氣"、"踩影子"、"會變的顏色"等等。
4.科學小制作活動: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會使用簡單的工具,掌握一定的制作方法,理解簡單的科學原理等。
例如制作風箏、風車、萬花筒、會走的輪船、跳舞的小人等。
5.討論探究活動: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表達交流技能和有關的科學知識及經驗。
如"你喜歡冬天還是夏天"、"河水怎樣變干凈了"、"小動物的家"等。
6.種植飼養(yǎng)活動:一般是利用自然角或科學活動區(qū)的材料,
如給植物澆水、喂養(yǎng)小動物等。
(二)科學活動設計的方法:
主要有觀察、操作、講解、演示、猜想、實驗、游戲、發(fā)現等具體方法。
六、組織科學教育活動對教師的要求
1.教師自己首先要對科學活動充滿興趣,養(yǎng)成對事物的觀察習慣,能夠給予幼兒的為什么等問題以比較正確的答案。
2.教師要了解一般的自然科學現象產生的原理、過程、結果等,密切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及對幼兒生活的影響,引導幼兒發(fā)現身邊的科學現象,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概念和理論。
3.教師要善于用正確的、科學的、幼兒能理解的、形象的語言講解科學知識、科學現象,不要迷信,并注意隨機教育。
1. 4.教師平時要注意搜集各類廢棄物品,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
2.加探究活動。
學生實踐活動:
科學小試驗的操作:自備材料、演示清楚、講解生動
板書:
第四節(jié)幼兒園科學教育 (科學部分)
一、科學的含義
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
三、幼兒園科學教育目標解讀
四、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內容
五、科學教育活動設計
六、組織科學教育活動對教師的要求
作 業(yè)設計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
教學反思
課題名稱:第四節(jié) 幼兒園科學教育 (數學部分)
教學課時:10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幼兒學數學的特點,明確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總目標;
2.理解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要求及不同年齡班的階段目標、內容;
3.理解、明確有關幼兒園數學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