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什么教材都可以,關鍵是要在生活中使用起來
那么你認為目前市面上那些兒童英語教材和英語班是否還有用處呢?記者請教小北辰的媽媽。
小北辰的媽媽說,我們偶爾也會借一點教材來看,但不會給孩子看。市面上有的教材賣到幾千元一套,對孩子和家長多少也是個壓力。3歲的孩子看電視、電腦似乎也不太好。家長們如果一定要送孩子上英語班或買教材,最好將課本中的內容融進日常生活中去,而不要上課是上課、生活是生活。比如說課本上學習了Goodmorning,最好每天孩子一起床就跟他說一句Goodmorning;每當開門的時候跟孩子說Pleaseopenthedoor。無論怎么樣多少說一點,能說多少算多少。有條件的父母至少應該把孩子課本上的英語在生活中全部用起來。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父母中有一方在生活中堅持對孩子使用英語,另一方說漢語保證漢語的輸入。如果孩子已經兩三歲了,可以把英語逐漸加進來,比如第一年20%的話語使用英語,第二年達到40%,第三年達到60%……實在說不來的東西就說漢語好了,雙語養(yǎng)育不拘泥于任何形式。
當然,我們在對小北辰的養(yǎng)育過程中也購買了一些語言材料。然而無論對哪個孩子,光打開錄音機讓孩子自個兒聽英語兒歌或歌曲,事實上是沒有任何效果的,語言若是沒有被理解就不過是一堆雜亂無章的符號罷了。
西方語言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為1的話,用于進一步學習的最佳材料的難度只能稍稍大于1,否則語言學習收效甚微。此外,只有在充分的參與和互動中才能學會語言。你教給他們,他們轉眼就忘了;讓孩子參與進來,他們就記住了(Tellthem,theyforget;involvethem,theyremember)。這也就是孩子在無意識中輕松掌握母語的秘訣。雙語養(yǎng)育方法很簡單,漢語怎樣做英語怎樣做就行了,難得的是父母對這個問題要有正確的認識和長期的熱情,否則做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