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畫廊的負責人,是一位非常年輕英俊的小伙子,在與我的交談中,他始終睜著“大衛(wèi)”般的眼睛,不理解地問我為什么在中國藝術展覽館、畫廊等藝術場所,很少看到中國的學生?在西歐,常有學生和兒童去畫廊參觀,有的坐在一邊畫畫。在北京的世博會展覽中心,雖說暑假,我也沒發(fā)現中小學生。這時,我發(fā)現在國外展區(qū)邊,一個美國高中男孩子,坐在地上投入地描畫著。我湊近發(fā)現,他不是r臨摹藝術作品,也不是寫生藝術大廳一角,而是自得其樂地畫“心中的美妙”。這個男孩的父親是一位畫家,但父母從未要求他畫素描,練色彩,尊重孩子的選擇。男孩告訴我,畫畫是他自己樂意做的事。雖說父母不教他繪畫技能技巧,但他常從父親的創(chuàng)作和家里常來往的藝術家中,得到一些繪畫的靈感,他也常隨父母去美術展覽館,藝術文化中心和演出場所。這幅畫就是他在中國的這個展覽大廳里,被一種美妙的感受觸動而激發(fā)起畫畫動機的。這又讓我想起另一位美國黑人畫家馬莎·艾門在我本子上的題贈:
“親愛的中國小朋友:請多到藝術場館和大自然里去,傾聽你的心靈,根據自己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來畫畫,內心世界是最美好的,試著把它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