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寶寶,英語里蘋果怎么說呀?”孩子卻經常結結巴巴地看著爸爸媽媽無法回答。于是媽媽爸爸急了,一遍遍追問:“都學一個月了,還是什么都沒有學到,你到底天天去那里干什么呀?”
不論孩子學到了不會講,還是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真的學到很多,父母這樣做對孩子沒有任何益處,對接下來的學習也起不到任何積極的作用。孩子需要鼓勵,學東西也需要一個反芻過程,不一定學了立即就會用。父母不要心急。
5)“檢查功課”方法不對
一位父親一臉怨色地對專家說:“我問孩子英語中‘黃色’怎么講,他像傻子似的不知道,真擔心老師是怎么進行教學的!” 專家聽了以后,把孩子叫了過來,并拿來一盒蠟筆,對孩子講:“Plese give me the yellow one。”孩子就把黃色的蠟筆拿出來了,然后我又拿出一支紅色的蠟筆問孩子:“What colour is this¡”孩子很熟練地告訴我:“Red。”
提示:幼兒園老師教孩子學英語總是會創(chuàng)造出特定的語言情境,孩子在環(huán)境的刺激下,自然而然學習。年輕的父母們如果不太了解這種情境式教學,就會按照大人慣有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去進行教學,并對孩子進行“考試”了。如果覺得孩子學了很多,但是表現不出來,不一定是孩子資質不好或不用功,父母們也許應該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檢查功課的方法不對。
6)不要一味看重學習結果
希望父母們對學齡前孩子的學習“少評價,多支持;輕結果,重過程”。學前教育更多的是啟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保護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讓孩子們喜歡學習,主動學習,而不會覺得學習是一項老師父母壓下來的枯燥任務!
父母更不要把自己“望子成龍”的心愿轉成壓力給孩子,而是要多多地留心孩子學習的反應,分析孩子的學習困難;也不要一味指責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學英語怎么沒有學好,而是要給孩子一個語言環(huán)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