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飲食營養(yǎng)
孕婦妊娠需足夠的營養(yǎng),以供給胎兒所需營養(yǎng)物質。古人倡導:孕早期應“飲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麥,無食腥辛”,孕中期應“食稻麥,其羹牛羊”,孕后期應“調五味,食甘美”。以上均說明孕婦應注意飲食有節(jié),富于營養(yǎng),這是母嬰健康的保障。
2、調養(yǎng)心神
中醫(yī)認為,“妊娠三月名始胎,當此之時,未有定儀,見物而化”,“欲子美好,數視壁玉,欲子賢良,端坐清虛,是謂外象而內感也”,指出“當靜形體和心志。”“無悲哀,無思慮驚動,無大言,無號哭”,均明示,孕婦的精神心理變化,可直接影響臺兒的生長發(fā)育。古人認為,妊娠后“彈琴瑟,調心神,和性情,節(jié)嗜欲,事清凈。”只有如此,方能“生子皆良長壽”。
3、勞逸結合
孕婦應“身欲微勞,無得靜處,出游于野,朝吸日光,”就是指妊娠期可以擔當一些日常勞動,應做到“太無勞倦,不為力事,寢必安靜。”避免過度疲勞及過重的體力勞動。要有充足的睡眠。
過勞則易損傷胎元,容易引起流產或早產。孕婦做些適當的體育活動,可使“勞身搖肢,無使定止,動作屈伸,以運氣血。”氣血運行,有益于胎兒發(fā)育和順利分娩。
4、節(jié)制房事
古人提出孕婦“居必靜處,男子勿勞”,以避免因房事而致腎氣受損,沖任不固,胎元不固而致流產。故孕早期,三個月以內或孕末期兩月內應禁房事。反之則易形成流產、早產。
5、調適寒溫
妊娠期,應調節(jié)機體寒溫,古人認為,“深居其處,厚其衣裳,以避寒殃,以密腠理”,予防外邪侵襲,以防止胎兒發(fā)育時疾病的發(fā)生。提出“寒多為痛,有熱即萎悴,熱多為卒驚”,F代醫(yī)學研究,在孕早期三個月內,孕婦寒溫不適,易感病毒,若患病毒性感染,可能導致胎兒先天性疾病、畸形或死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