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運動
1、拾畫片:訓練小兒蹲下、站起動作。大人有意把畫片放在地上,然后說:把畫片拾到媽媽這里來。當小兒撿起畫片,大人應當一邊說"謝謝",一邊教小兒點頭,表示謝意
2、獨走幾步:大人可在小兒的前方叫他的名字,鼓勵他獨走幾步。
二、精細動作
1、搭積木:練習手指的靈活性。大人手把手的教小兒將積木一塊一塊向上搭,練習多次,讓小兒自己學著能向上搭兩塊積木。
2、翻書:練習手指的靈活性,促進空間知覺的發(fā)展。拿給專供小兒看的大開本書,邊講邊幫助他自己翻著看,最后讓他自己翻書
三、適應能力
1、學認紅顏色:通過開始認色,拓展小兒抽象思維和理解的能力?梢韵冉o他一塊方木看并告之是"紅色",反復幾次。下次再給紅汽球,也告訴他是紅色等,如此反復進行,經(jīng)3~4個月的訓練,只要看到紅色的東西,他便知道是紅色,提高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2、喝水:教小兒說"杯",讓小兒獨自拿杯喝水。大人說"現(xiàn)在我們喝水,杯子在哪里?"小兒能朝杯子的方向注視或直接指都行。大人接著說:"啊!杯子在這里",教小兒說"杯、杯"數(shù)次,然后在杯子里裝少量水,讓小兒獨自拿杯喝水。
四、語言
1、看畫冊:認識動物和發(fā)展小兒語言。和小兒一起看畫冊(大幅),一邊看一邊告訴他這些動物名稱和叫聲,并和小兒一起模仿這些動物的叫聲。以后經(jīng)常指問小兒"這是什么?"、"它怎樣叫?",讓小兒認識并模仿叫聲。依同種方法也可讓小兒認交通工具、日常生活用品和玩具等。
2、主動發(fā)音;鼓勵孩子盡量開口說話。小兒能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以后,還要引導他有意識地發(fā)出一個字音來表示一個特定的動作,如"坐"、"拿"等,從而能表達自己的動作或意思。與大人進行簡單的語言對話,叫他能答應,說出來給予表揚。
五、社會交往行為
1、指五官:教會小兒認識五官。
2、用動作來表示配合或表達愿望:增進和大人的交往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訓練和培養(yǎng)小兒逐步具有配合大人的能力,建立起良好的習慣。如進餐前,知道伸出雙手讓大人給他洗手等。同時,還要建立起向大人表達愿望的動作。如將玩具或食物放在他的面前,如想要,訓練他會點點頭表示同意:如不想要,教會他用搖擺頭來表示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