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抑郁障礙(PPD),在很多國家已被列為一項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據(jù)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國外產后抑郁的發(fā)生率在10%-35%。其中,50%-85%的產婦產后抑郁的癥狀較輕,表現(xiàn)為產后心緒不良;而0.1%-0.2%的產婦出現(xiàn)了重度抑郁的情況,導致了自殺或殺嬰等極端行為的發(fā)生。
我國近年來對產后抑郁的認識和關注也在不斷加深。最新的調查顯示我國孕產期抑郁的合并患病率為16.3%,其中孕期抑郁為19.7%,產后抑郁為14.8%,且都呈上升趨勢。
孕產期抑郁對母親、孩子、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提高對孕產期抑郁的認知、及時干預,是防治孕產婦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
什么是產后抑郁?
產后抑郁是指產婦在產褥期出現(xiàn)的一系列抑郁癥狀,它包括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沮喪、焦慮等等,嚴重的時候會出現(xiàn)自我傷害及傷害新生兒等的情況。
妊娠及分娩是一次劇烈的生理和心理應激過程,身體的恢復、角色的轉變以及家庭關系的處理等都是影響產后情緒的重要原因。
產后情緒波動的原因有這些!
1、妊娠及分娩的應激。
妊娠時期,母體為保障寶寶的生長發(fā)育,體內的激素水平(如雌激素、黃體酮、甲狀腺素、皮質激素等)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分娩后為哺乳需要,雌激素、孕激素等急劇下降。這種激素水平的劇烈波動,容易影響孕產婦的情緒變化。
如果有妊娠期合并癥(糖尿病、高血壓等)和產時并發(fā)癥(痔瘡、傷口、產后大出血等)的出現(xiàn),身體的疼痛折磨會增加負面情緒的發(fā)生率。
2、角色的轉變。
在身體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產婦要兼顧起哺乳和照顧嬰兒的任務,不管是體力還是精神上壓力都是比較大的。另外,作息紊亂、睡眠不足和長期呆在一個環(huán)境等因素,也是導致不良情緒的重要原因。
3、家庭關系。
家庭新成員的增加,也意味著更多的責任感。對于嬰兒的喂養(yǎng)與教育,家庭成員之間應多溝通交流,分工合作。婆媳關系、丈夫角色缺席等都是導致產后抑郁常見的因素。
因此,注意做好產后護理、營養(yǎng)調理、心情疏導,以及家人的充足支持等,都是預防產后抑郁的重要方法。注意產婦膳食的營養(yǎng)調理,不僅可以促進產婦身體的恢復,也可以表達對產婦的關心,對產婦情緒的疏導有重要作用。
產后膳食安排應注意口味清淡,合理搭配,營養(yǎng)多元。由于產后產婦身體較為虛弱,飲食應注意避免辛辣、油膩,以免影響傷口、痔瘡等的恢復,加重身體的消化負擔。膳食安排應循序漸進,待胃腸功能恢復正常后,應注意均衡飲食,保證多元營養(yǎng)素的補充,保障自身及嬰兒的營養(yǎng)需要。如產婦產后情緒不佳,家人除了多關心疏導外,也可以在膳食上適當增加這些營養(yǎng)的安排。
1、富含n-3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海產魚類、亞麻籽油。
n-3不飽和脂肪酸能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可以部分緩解緊張的情緒,舒緩焦慮、沮喪、睡眠不佳等狀態(tài)。
2、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魚肉、雞肉、蛋類、豆類及豆制品、燕麥、香蕉等。
色氨酸在體內被吸收后,能合成神經介質5-羥色胺,有效調節(jié)情緒,使人心情平靜、愉快。
3、富含B族維生素(B1/B2/B3/B6/B9/B12)的食物,如雞蛋、牛奶、谷類、南瓜子、芝麻等。
B族維生素是維持神經系統(tǒng)健康及構成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必需物質,能減輕情緒波動,有效地預防疲勞、食欲缺乏、抑郁等情況。
4、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葡萄柚、柑橘、木瓜等。
補充充足的維生素C,可以維持紅細胞濃度,增強身體抵抗力,有一定的抗壓作用。最重要的是,維生素C作為一種重要的輔酶,參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由酪氨酸到去甲腎上腺素的代謝過程,對大腦的情緒調節(jié)有一定的影響,可有效抵御抑郁。
維生素C的抗抑郁原理
5、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堅果、大豆、植物油和綠色蔬菜等。
維生素E在人體內最顯著的作用就是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它可以幫助腦細胞最大限度地獲取血液中的氧,使腦細胞活躍起來。
6、富含鈣的食物,如奶制品、芝麻、海產魚類、堅果等;富含鎂的食物,如菠菜、豌豆、紅豆、海帶、芝麻、杏仁等。
鈣、鎂均有放松神經,舒緩緊張情緒的作用。產后注意補充鈣質,對于改善入睡困難的情況有一定的幫助。
綜合來說,產后的膳食應盡可能多樣化,均衡飲食不僅可以促進產婦身體的恢復,也可以讓產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妊娠及分娩所產生的應激,家人尤其是丈夫應給予充分的關心與支持,多溝通多幫助,盡可能減緩產后的心理壓力。如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抑郁情況,應及時就診尋求專業(yè)的診治,以免延誤病情造成更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