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活躍思維。不要以大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提問,要善于增養(yǎng)孩子勤思的優(yōu)點,對他們的提問進行恰當的鼓勵與表揚,并能及時更正孩子的錯誤想法。對孩子接觸的事物老師要多講,多啟發(fā)誘導,千萬不要對孩子的提問不理不睬,這樣會使孩子有問題也不敢問。
6、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幼兒家長可以為孩子購買、訂閱適合的的圖書報刊,創(chuàng)設一一個閱讀環(huán)境,但書最好不要訂得過多,書要少而精。為防止"走馬觀花",家長可以與孩子們一起閱讀,共同討論書中的問題,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習慣。
我想:雖然幼兒園以培養(yǎng)興趣,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主要目的,重過程體驗,對幼兒的學習結果沒有硬性指標,但是我們只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上幾點,孩子進入小學,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目前,很多大班孩子的家長開始為孩子學習習慣的事情焦慮、。班老師與幼兒家長都在思考的問題。
眾所周知:成功教育從習慣養(yǎng)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tǒng)的資本,一個人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云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yǎng)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孩子小時是培養(yǎng)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一個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氣力=后期教育花一噸的氣力。說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幾年前,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時,記者問其中一位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的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錯事要道歉,仔細的觀察事物。"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說明了兒時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當然,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如此。
一、什么是學習習慣呢?
學習習慣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景下自動的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也就是說到了一定時候,孩子會自動地學習。如:有一個老師的孩子去上海參加一個全國性的競賽,帶隊的老師回來后很有感慨的說了一件事:那天在輪船上,晚餐后,同學們都在甲板上觀看風景玩去了,過了一會兒,沒經任何人提示,也沒任何人要求,該做功課的時候了,那個老師的孩子就獨自到船艙里拿出書本,旁若無人的開始學習起來--帶隊的老師感慨道:那就是習慣。
二、怎樣科學的引導孩子習慣的養(yǎng)成呢?
孫云曉教授的公式是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
那怎么說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呢?如培養(yǎng)孩子愛畫畫的習慣,今天教他畫一只小兔子,明天畫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畫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畫幾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畫白云太陽。這樣一天一天的增加,畫畫的好習慣就自然的養(yǎng)成了。
克服壞習慣怎么用減法呢?如幼兒園的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F象。有位細心的老師觀察寫作業(yè)的孩子,一會喝水,一會撒尿,不到一小時出來四五次。這位老師看在眼里卻沒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寫作業(yè)前給孩子提了個建議:坐下前把該辦的事辦好,我看你寫作業(yè)時出來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老師的鼓勵下果真少出去一次;過幾天老師又提議再減少一次,孩子又輕松做到了。老師的要求依次遞減,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業(yè)寫完,既幫孩子克服了不良習慣,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孩子的自信心。所以我認為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在一朝一夕,貴在長久堅持。
三、要培養(yǎng)那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1、首先要養(yǎng)成遵守幼兒園各種規(guī)章制度、課堂紀律的習慣。盡量讓孩子按時上幼兒園,不遲到,不早退,上課不開小差。這對于幼兒學習、生活的良好習慣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有些家長認為到園沒有固定的時間,想什么時候來就什么來,甚至不想來就不來了。還有的家長自己休息在家,就放任孩子不上幼兒園,還幫著孩子撒謊,向幼兒園請假。這樣的行為是萬萬要不得的。不利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要知道,上了小學可不能那么隨便,到時候只會讓孩子更難適應小學生活,對學習不利。
2、獨立思考。家長對孩子不能解決的問題要采取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重要的不是教會孩子一道題怎樣解決,而是要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眾所周知,獨生子女普遍存在著一個不良的性格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懶惰。由于成人過分的包辦代替,長此以往,幼兒懶于動手動腦,不愿獨立思考。所以,成人要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教育他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自己去解決,學會獨立思考。只有這樣,幼兒在獨立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能力才會不斷發(fā)展。我國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不僅要孩子自己獨立動手去做事,還要孩子獨立的動腦去想問題。獨立思考能力強的孩子,往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