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格言說: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將使一個人終生收益。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都要學習,可塑性強,自控能力較差,既是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如果不適時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錯失良機,養(yǎng)成不良行為習慣。而積習難改,習慣成自然,會給將來的發(fā)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如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習慣。"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從來都是非常重視良好習慣的訓練和培養(yǎng)的。下面我就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方面淺談幾點意見:
一、目前班級中幼兒行為習慣現狀1、有一些幼兒上課能認真聽講,用具整理得也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guī)則,但保持不夠,需要老師不時的提醒。
2、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集體活動愛講話、喜歡在教室里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或者午睡說話,影響別的小朋友等等這些孩子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
3、有一部分幼兒表現在某些方面的情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吃飯?zhí)羰常械男袨橥享,還有的規(guī)則意識不強,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完全沒有紀律意識。
二、針對這些情況,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為小學生樹立好榜樣。教師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和劉榮老師也按照這些要求做。見面有禮貌的問好,吃完飯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協作的事情主動幫忙,在教室里盡量小聲說話,輕輕走路等等。讓幼兒知道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yǎng)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體生活中,同伴群體也為幼兒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對象,影響幼兒的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經常在班級中表揚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兒,讓其他幼兒模仿學習,發(fā)揮同伴間的榜樣作用。幼兒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該如何做,馬上就會改正。
2、正面鼓勵,耐心引導。班級中沒有養(yǎng)成良好常規(guī)習慣的幼兒不僅讓人格外費心,而且還會對其他幼兒產生不好的影響,因為他們經常犯錯,挨批評次數多,讓我感覺到對這部分幼兒過多地用批評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辦法是運用正面鼓勵,積極引導,在幼兒良好行為出現時及時表揚。前一階段,男孩站隊時特別亂,愛吵鬧。有一次,我讓全體幼兒在門口站隊,發(fā)現賀成杰很自覺地站好,動作迅速,我馬上表揚了他,午餐排隊盛飯做的也非常棒,我又表揚了他,及時地對幼兒表揚鼓勵,哪怕是一個贊賞的眼神,都會使幼兒產生要好好表現的欲望,他們好像天生喜歡得到老師的鼓勵。我認為對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幼兒,要更加耐心,不斷用語言強化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善于發(fā)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多從正面引導。
3、讓幼兒明確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在某一具體行為方面出現問題,有的是不講禮貌,有的是午睡習慣不好,還有的是吃飯?zhí)羰车鹊,這就需要針對具體問題來解決。邱金玉各個方面表現都不錯,但吃飯?zhí)羰,個別交流中,我給她指出,你上課回答問題很好,也很守紀律,如果吃飯的時候在不挑食就更好了。羅水林小朋友,午睡的時候愛說話,而且還影響別的小朋友休息,我就和他單獨溝通,如果你實在不想午睡可以不用睡,但是不能影響其他小朋友休息,你可以畫畫,或者看書,這樣他不想午睡時可以做他喜歡的事情,也保證了其他小朋友午睡的安靜。
4、反復訓練,形成習慣,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從日常的每一個活動、每一個游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一點一滴地滲透和強化。比如:在培養(yǎng)孩子要有愛勞動的品質,要求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脫簡單的衣服、自己將玩過的玩具收好等,如果孩子不會,老師會反復的做示范,經常手把手的、不厭其煩的教,直到掌握為止。通過不斷的強化,不斷的累積,嚴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逐步形成行為習慣。
5、利用兒歌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進行一日活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伴隨幼兒逐步成長并能讓孩子終生受益的品質。兒歌是小朋友們都喜歡的形式,將培養(yǎng)幼兒的好習慣與兒歌聯系起來,大大加快了好習慣形成的速度。如:我班利用早午自習的時間帶領幼兒背誦這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并且引導幼兒找到自己的好榜樣,通過互相表揚而不是互相批評,讓孩子們在贊美聲中改正自己的缺點。但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所以教師要時時刻刻做有心人,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環(huán)境與氛圍。
總之,在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只要我們老師有愛心、耐心、責任心,能站在幼兒的角度和思維方式下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行為去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就能讓使孩子們健康而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