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遵循幼兒的個性發(fā)展
在教育改革中,“師道尊嚴”已經(jīng)漸漸地被“師生平等”所代替,在自主學習中,我們遵循平等共建的原則,創(chuàng)設一個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人文氛圍,使孩子在同樣的機遇、同樣的受關注中,一起學習、進步。教師不但要放低自己,還要心中放著每一個孩子,關注每一個孩子的興趣和主體矛盾,并及時進行相應的引導。在活動過程中,當孩子獲得一些個體的經(jīng)驗、認知的基礎時,應通過共同交流討論,將自己的想法、認識與同伴交流,從而達成一個自己和同伴愿意和能夠接受的感念,重新構建自己的認識,。在心理學上,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他人的評價和暗示將引導某人朝著他人所期待的方向發(fā)展,與成人相比,幼兒有更強的可塑性,因此良性的心理暗示在某種程度上能幫助幼兒樹立自主學習的自信心,教師應多運用鼓勵性的言語、行動以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2、做好幼兒引導者
教師應該是一個主持人,既不強加自己的觀點,也不偏向于某一個孩子的想法,耐心地給予孩子相互磨合的時間和空間,相信孩子的自主學習,同時,教師又是一個點撥者,在孩子的學習遇到障礙時,提供一些材料,建議一些行動,使孩子跨越障礙,克服困難,繼續(xù)學習。著名教育家愛默森也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其實就是一種愛的效應,早已充分證實了愛心給教育帶來的積極力量。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的愛,能釀造出幼兒良好的情緒,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如:大班“吹泡泡”活動時,有些孩子得出大管子能吹出大泡泡,小管子能吹出小泡泡時,教師沒作肯定和否定,只是讓孩子吹吹看,結果發(fā)現(xiàn)剛才的孩子得出結論并不十分正確,最后,孩子通過反復試吹,得出泡泡的大小與泡泡液的多少、吹的速度等等都有關系。
3、關注幼兒的發(fā)展
孩子的主動能力是在可供選擇的環(huán)境中漸漸養(yǎng)成的。當材料和環(huán)境無法滿足孩子時,孩子的自主性較弱,自主學習的水平也是比較低下的,我們應該這樣告誡自己:不要因為孩子的一次活動的失敗而否定孩子,應該為孩子的再次嘗試創(chuàng)設材料環(huán)境,提供成功機會,應該盡力保護孩子的學習熱情,更多地著眼于孩子的未來學習,我們知道,一個知識可能對孩子的將來也許沒多大用處,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卻使孩子終生受用。因此,在孩子的自主學習中,我們要清晰地了解孩子的學習現(xiàn)狀,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現(xiàn)狀,不急不躁地為孩子提供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促進孩子的自主性發(fā)展。
因此,活動中我們一直把幼兒放在學習主體的位置,教師則更多地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充分尊重他們的主動行為,重視每個幼兒的個性表現(xiàn),承認他們的獨到之處,并隨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幼兒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條件下自由地活動。
參考文獻
。1]萬鈁.學前教育學.第1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3月
。2]陳幗眉.學前心理學.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
[3]張博.正確認識學前兒童的主體性.學前教育.2002年第
4期
。4]李岱玲.幼兒心理衛(wèi)生淺議.教育導刊.2003年第6期
。5]劉馨.全面保育--維護和增進幼兒健康的重要保證.學前
教育.2004年第6期
。6]徐穎.更新教育觀念--維護幼兒心理健康.幼兒教育.2005年第
12期
。7]張燕.楊愛華.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第1版.南京師范大學出版
社.2001年3月
。8]張燕.利婭.幼兒園組織與管理.第1版.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