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選個管理者
幼兒通過以上的策略已經(jīng)養(yǎng)成會整理的習慣,在家里家長可以一對一督促整理的情況,而在幼兒園活動區(qū)角有很多,每一個區(qū)角進去的人也不少,孩子玩后知道要整理玩具,可整理后區(qū)角看起來還是很亂。在實踐中摸索改進玩法,我們采用簡單易懂圖文制定區(qū)域規(guī)則,每次進區(qū)必須知道規(guī)則,確定玩的人員分角色,如娃娃家制定掛飾畫有爸爸、媽媽、孩子、客人,在這區(qū)角中爸爸是當家人,一切要聽爸爸的,再明確爸爸的責任,如果那一個不聽爸爸,當家有權換人,從此娃娃家在爸爸的管理下,玩具擺放整齊,活動也變的井然有序,孩子也玩得開心。再如玩具店分老板、售貨員等。一個小小的管理員給我們老師減輕了工作的負擔,老師不用每次埋頭整理,我們何樂而不為呢?當管理員都是在角色中也適合小班的年齡特點,孩子喜歡,同時當管理員也可以鍛煉幼兒能力的發(fā)展。
3、分類整理
小班在我們循循善誘學會整理,其實整理中包含許多的學問,就看我們和家長如何處理。在家家長為孩子提供放置玩具的地方,如柜子、架子、箱子、紙盒之類。放玩具處以幼兒能夠隨意取放為宜,不能太高。家長應指導幼兒整理玩具的方法,收拾玩具并不是將所有的玩具堆放在一起,而是將玩具井然有序地分類放置。大型的玩具可以放在下層,較小的形象玩具用塑料袋包裝后放在上層。不同類型的玩具如串珠、拼板、棋類等可分裝不同紙盒內(nèi)以便取用。有了家長一對一地引導幼兒,幼兒在這基礎上我們老師可以把課堂的知識貫穿進去,我們按標記整理,如以顏色、形狀分類,對小班幼兒來說,從中認識了顏色、形狀,既整理了玩具,又學習,也提高幼兒的興趣。這些標志我們老師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帶回家貼也行,在幼兒園貼也行,孩子看著自己做的標志整理起來會有勁。“玩中學,學中玩”更適合小班的年齡特點,所以家長和老師一點要把握好學習的機會。
總之,幼兒學會整理玩具的過程,就包含了培養(yǎng)幼兒有始有終、認真做事的態(tài)度,井然有序的生活習慣,分類整理物品的系統(tǒng)觀念和愛美的情操等多種教育因素。經(jīng)過家園共同努力下,勁往一處使,水滴石穿,久而久之,幼兒會有了一定的責任心,逐漸把整理玩具變成了一種習慣,習慣一旦形成,就會有很大的動力,所以家庭和幼兒園保持教育的一致,雙方互相配合、支持,取得協(xié)調(diào),才能形成有利于孩子良好發(fā)展的教育合力,整理習慣對幼兒以后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新世界出版社 關鴻羽
。2]《學前教育》 中華新聞出版社 2007年3月
。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江蘇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 2002年
。4]《現(xiàn)代幼兒教育觀念研究》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張博主編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