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師要具有進行性別平等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教師作為特定的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專業(yè)人員,必須具備對幼兒進行多元化教育的能力,尤其是教師在教材傳遞過程中的特殊作用,更要求教師對幼兒的性別選擇具有更大的寬容度。如果教師不能意識到性別平等教育對男女兒童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及深遠意義,就不可能用正確性別觀念來審查、指導、改進我們的幼兒園教育,相反會用傳統(tǒng)的性別角色觀念來限制和強化兒童的行為。因此,對幼兒園進行師資培訓時,必須要把"性別教育"類課程納入其中,以便增強教師進行兩性平等教育的能力,更好地引導和促進幼兒發(fā)展。
5.雙性化教育是未來兒童發(fā)展的趨勢。
西方學者本姆提出的雙性化理論認為,個體性別特質類型的劃分不能再局限于男性化、女性化這種兩極化的分類框架,而應該是綜合了男性特質和女性特質的雙性化。即現(xiàn)實生活中的個體可以同時存在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心理氣質方面可同時兼有男性和女性長處與優(yōu)點。具有雙性化特征的個體能更自由地表現(xiàn)男性和女性的行為,因此,在社會生活中,他們的自我概念會更為完善,更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有更為廣泛的發(fā)展空間和選擇余地,也就更容易發(fā)揮自身的巨大潛能。雙性化教育不僅是個體性別角色社會化的新突破,更是個體發(fā)展自由完滿人格的體現(xiàn)。通過教育建立起有助于實現(xiàn)雙性化人格的平等的性別認同環(huán)境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關健。
6.要在全社會進行兩性平等教育的宣傳,給人們一種正確的引導和價值取向。
幼兒接觸社會文化的途徑是多元的,社會、家庭、同伴都對幼兒產生著重要而深刻的影響。并且性別刻板印象并不僅僅限于幼兒園教材,家長、社會媒體、幼兒讀物都可能成為性別偏見的"制造者"。因此,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參與,共同行動,才能最終給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而自由的性別認同環(huán)境。
總之,我們希望這個社會是兩性和諧、平等發(fā)展的社會,每個人都可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繼承人類性格中最優(yōu)秀的品質,而不必受到性別的桎梏。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人從性別平等的角度來關注我們的教育,關注我們的孩子。
注:
1、社會性別(Gender)是指影響男性和女性角色、態(tài)度、價值、關系的一種社會觀念,這種觀念往往使婦女處于從屬地位,遭到歧視,并影響婦女行使自己的權利。
2、刻板印象又稱"定性觀念",是人們對不同事物進行歸納、概括以后形成的相對固定的看法。它并不一定有事實根據,僅僅是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的一些看法,但對人們的認知、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當人們以性別為框架,賦于男女不同的特征框架時,性別刻板印象就產生了。
3、社會性別視角(Gender perspective)是一種科學方法,它從政策上和行動上推進性別平等,促使婦女參于決策。社會性別視角的目標是推進性別平等,在當前婦女處于弱勢情況下,它的主要目標是消除對婦女的歧視。
參考書目:
1、《社會性別與婦女發(fā)展》 鄭新蓉、杜月琴 陜西人民出版社
2、《社會性別研究選擇》 王 政、杜月琴 三聯(lián)書店
3、《不同的聲音--心理學理論與婦女發(fā)展》
【美】卡羅爾·吉利根 著 肖巍 譯 中央編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