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到底有沒有用?葉南宏診所院長葉南宏表示,與其問胎教對胎兒有沒有用?不如正視胎教對于孕婦的影響。其實,在懷孕的這280天里,對于即將成為新手媽媽的孕婦來說,有許多正等著她去學習的事,像是如何照顧新生兒、如何讓自己產后復原良好等。孕媽咪在學習這些事情的同時,也可被視為胎教的一種。葉南宏院長說,不一定要真的有做什么特別的事,例如:唱歌、聽音樂或是看書,才能稱之為胎教。自古以來,對于孕婦的一些規(guī)范,為的就是希望可以生下一個健康可愛、聰明伶俐的寶寶,因此,當我們一再質疑胎教的可信度時,不如就當作是端正孕婦的言行,相信對于寶寶的健康是有所幫助的。
胎教.間接與直接
嚴格說來,胎教可區(qū)分間接與直接胎教,間接胎教較針對孕婦,例如:「不要看恐怖片」,因為媽媽的情緒起伏太大,可能會影響到胎兒。「不能吃螃蟹」,古早的說法是小還會外八,但是現(xiàn)在從醫(yī)學的知識看來,便是可能會影響腹中胎兒的健康。
另外,直接胎教指的就是針對胎兒,做出一些動作,可以說是把0歲教育再往前延伸。例如:用手電筒照媽媽的肚子、輕拍媽媽的肚子,為的都是要刺激胎兒,以發(fā)掘胎兒的智力潛能,達到提高胎兒素質的目的。但無論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胎教,都要適可而止,過度限制孕婦或是刺激胎兒,反而造成反效果。
胎教.有趣的實驗
即使現(xiàn)在尚無法證明「胎教」一定對胎兒有用,但是國外卻有許多有趣的研究實驗,證明「胎教」對胎兒有一定的影響力。葉南宏院長說,目前全世界研究胎教,主要有3個學派,分別是歐美、日本及大陸,以下就3大學派分別介紹之。
1.歐美學派:由精神科醫(yī)師組成,較注重心理層面。
有趣的研究
【實驗地點】公元1982年,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期的國立醫(yī)院,進行了臨床觀察實驗。
【實驗方式】實驗時,讓剛出生1天的嬰兒躺在床上,母親和護士分別坐在床的兩側,兩人同時對嬰兒說話。
【實驗結果】結果發(fā)現(xiàn)每次說話時,嬰兒總是把頭慢慢地轉向母親的一側。醫(yī)院做了進一步觀察,要求母親用小聲,而護士用大聲進行呼喚,結果嬰兒的頭仍是轉向母親的一側。
【實驗證明】嬰兒在胎兒期就有記憶力,出生后1~2天內,就可以對母親的聲音表現(xiàn)出再認的能力。
2.日本學派:由學齡前幼兒教育專家及婦產科醫(yī)師組成,主要強調孕婦從生活中注意生理和心理的調整,使胎兒處在最有利的環(huán)境中成長。
有趣的研究
【實驗地點】日本厚生省的親子相互作用研究群,進行了嬰兒分辯母親聲音的實驗。
【實驗方式】首先由母親對出生3天的嬰兒溫柔的說話,此時嬰兒聽后雙手會積極地活動起來。接著由護士向嬰兒說話,嬰兒的反應卻不太大。然后給嬰兒聽錄音,錄音帶播放出母親和夾雜許多其它人的聲音,嬰兒聽后,手足根本不活動,反而變得不高興起來,把頭轉向另一邊。
【實驗結果】醫(yī)生們用攝像機把嬰兒的這些動作拍攝下來,利用計算機進行分析,經研究發(fā)現(xiàn)嬰兒對不同的說話人的表現(xiàn)反應是有差別的,對母親的說話的反應,明顯地和對別人說話時的反應不同。
3.大陸學派:由婦產科醫(yī)師主導,但以幼兒教育專家推廣。強調「直接胎教法」,即運用各種方式,例如光照、撫摸,刺激胎兒的感官神經反應,以期達到腦部的發(fā)育。
有趣的研究
長久以來對孕婦實施音樂胎教、撫摸胎教的,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教授戴淑鳳,在《胎兒與胎教》著作中提到。胎教組在以下5個方面,表現(xiàn)優(yōu)于對照組:
1.情緒穩(wěn)定,好安慰。
2.注視能力優(yōu)秀,眼睛亮而有神。
3.手的握力及四肢運動能力強:扶坐時,頸部肌肉張力佳,抬頭、吮手能力強。
4.對音樂較敏感。
5.出生后如果繼續(xù)堅持「感覺教育」,孩童的運動、認知、言語及情緒與社會行為能力,均較為優(yōu)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