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語言教育的過程不是一種從教師向幼兒單向的傳遞有關語言知識的過程,而是通過交流、對話,使幼兒對幼兒園、對老師、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激發(fā)自我成長的動機。
小班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時,合理利用語言可以激發(fā)幼兒積極思考的興趣。例如:小班杜平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將幼兒熟悉的物品全部放到一個筐子里,用一塊布蒙好。然后,教師將手伸人筐中,摸到一物后,故作神秘地說:"哎呀,我摸到了一樣東西,它圓溜溜的、小小的,很光滑,摸上去涼涼的。你們猜猜,這是什么?"用猜謎語創(chuàng)設了一個活躍的活動情境。再如:老師在講完《小猴想飛》的故事之后,問幼兒:"如果小猴想上天旅行,請你幫忙,你有什么好辦法呢?"將幼兒置身于故事之中,老師的語言引導,激發(fā)了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情節(jié)的興趣和愿望。當幼兒表現(xiàn)好時,教師再配有針對性的評價如"你的觀察真仔細,你的問題提的真好"可能使這位幼兒以后表現(xiàn)更棒。
教師不僅要注重語言的運用,還要利用女性特有的魅力讓寶寶喜歡你,比如、寶寶表現(xiàn)好了,老師可以抱抱他,或者蹲下來和寶寶瞇瞇笑,碰碰頭……教師經(jīng)常恰當?shù)馁潛P、鼓勵、肯定、安慰的語言,會使幼兒感受到被尊重、關愛,被理解和接納產(chǎn)生被重視感和安全感。如果在獲得語言支持的同時還得到了教師的微笑、點頭、注視以及撫摸、拍頭等親密的身體接觸,幼兒更會感到極大的溫暖、關愛和信任。
教師要充分利用語言使幼兒對幼兒園的抵觸情緒大大減弱。從而會喜歡上幼兒園,喜歡幼兒園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