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話咨詢時,有位家長問我:“我女兒學習成績較差,且做事畏畏縮縮,認為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我常忍不住數落她,罵她不爭氣,沒出息希望她能好起來,可越是這樣,她的成績越差,性格也越孤僻,真是急死人了,我該怎么辦呢?”
其實這類問題在相當一部分青少年中存在。它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這種不正常的現象產生的原因很復雜。其中之一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由于青少年時期心理發(fā)育尚未成熟,如遇挫折、失敗、不良刺激都有可能對青少年的人格發(fā)展產生消極影響。如孩子學習遭受挫折時,家長們恨鐵不成鋼,望子成龍心切,經常出言不遜,罵孩子:“太苯”!“根本不是學習的材料”!青少年往往在這些語言的反復暗示之下,接受了這種錯誤的判斷,并將這些判斷作為自我評價的一部分。常此以往就形成了怯懦自卑心理。認為我什么都不行。他們往往對自己評價過低,失去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動力,妨礙了大腦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終將一事無成。
所以,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家長首先要理解并及時給予幫助,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孩子某一門功課成績很差沒有學懂,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及解題的技巧等。也可以適當請家教給予補習。當孩子取得一些成績,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進步,都應及時給予鼓勵。要善于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千萬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有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去努力實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人們常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