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ㄎ澹┮陨硎痉蹲龊媒煌駱。
當幼兒行為需要得到教師幫助和指導時,教師可以通過和幼兒合作游戲,用合作者的角色行為暗示引導幼兒向著老師希望的目標去行動。以身示范,會使幼兒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老師,將老師作為他們群體中的一分子,從而自然地融入到合作活動中,有利促成了師生的行為互動。如小班幼兒玩“娃娃家”的角色游戲,“爸爸”、“媽媽”和其他成員都在各玩各的,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角色行為,教師這時以“客人”身份加入,說:“有人在家嗎?我是爸爸的同事,到你們家來做客,快來歡迎!媽媽在忙什么呢?是為我做好吃的嗎?”這樣“娃娃家”的每個成員都能意識到自己應該做什么,游戲就能開展起來,并向更深層次發(fā)展。教師的行為參與促使幼兒更積極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中,在游戲中得到快樂和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交往習慣。
在我國不斷進行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社會對人的素質的要求已經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由于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為人與人之間進行自由、平等、開放的人際交往創(chuàng)造了條件,主動、積極、外向、善于交往的人才越來越得到了社會的重視。只有那些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的要求,在社會上應對自如,左右逢源。但社會交往能力不可能用時信手拈來,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并豐富,它同其他能力一樣要日積月累,從小培養(yǎng)方能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