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使嬰兒笑口常開
培養(yǎng)嬰兒樂觀開朗笑口常開的性格,家長需要采取以下辦法:
、偈箣胗變河袀好身體。身體虛弱、營養(yǎng)不良,會影響孩子的情緒,難以有好的心情。
、跔I造家庭愉快的氛圍。家庭成員之間要經常保持歡樂氣氛,對孩子也要和顏悅色。
、鄹改敢洺13钟淇斓男那,學會幽默,讓嬰兒從小體驗幽默。
④對于嬰兒的笑,父母應及時給予回應,回應越及時、越多,嬰兒會笑得越好、越愿意用笑的方式與成人溝通。
、莞改敢蔀楹⒆拥幕锇,關心孩子的游戲、關心孩子的成果,對孩子的任何進步與好的表現都及時進行表揚鼓勵。
、迣Υ笠恍┑暮⒆右膭疃嘟慌笥眩鄥⒓蛹w活動。
二、負面情緒及表現
。ㄒ唬┩纯
1、痛苦的實質
痛苦是最普遍的負面情緒,是持續(xù)的超水平刺激的結果。新生兒出生后1~2天便可以發(fā)生。失望、疼痛、饑餓、噪聲、冷、熱、光等刺激都能引起痛苦。痛苦本身也能成為痛苦的激活劑。
痛苦與悲傷的情緒很難區(qū)分開,因為痛苦與悲傷往往同時存在。如果說痛苦是內心深處的感受,悲傷就是痛苦的表現形式。比如一個2歲的孩子哭得很悲傷,可能是因為被小朋友拒絕、與母親分離、或者得不到同情等原因,這些原因使得他內心感到孤立、孤獨、感到自己是無助的,這是一種夢想得到依靠和幫助而得不到的痛苦的感覺。
2、如何對待嬰兒的痛苦
痛苦是一種負面情緒,要減少它的發(fā)生,發(fā)生后要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
①成人一定要減少使嬰幼兒體驗痛苦的機會,不要讓嬰幼兒長時間體驗、忍受痛苦的折磨,比如嬰幼兒不停地哭泣成人不可以置之不理。嬰兒可以為了避免體驗痛苦而自動停止哭泣,但是如果這種情況經常發(fā)生,孩子會把痛苦埋在心里,逐漸變?yōu)榍楦欣淠娜耍绊懞⒆有睦斫】档某砷L。因此對于父母和家人來說,要敏感地覺察兒童痛苦的情緒,采取適當的措施慎重對待。
、谂c母親分離是引起嬰兒痛苦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原因之一。建議在孩子兩歲半以前,父母盡量避免與孩子分離,以避免嬰兒經常處于負性情緒之中。
、垡酝碇膶Υ⒆釉馐艿拇煺酆徒洑v的痛苦,積極地幫助孩子學會應付環(huán)境中的不利因素,找到克服痛苦的方法,這將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發(fā)展。
。ǘ⿷嵟
1、憤怒的產生
憤怒是一種爆發(fā)式的負性情緒,最早出現與生后4~8周。一般以下幾種情況容易使嬰幼兒憤怒:
、購娏业脑竿艿搅艘种茣r。
、趮雰旱纳眢w運動受到了限制時。
、墼竿膶崿F和自我表現受到阻礙時。
、苁艿搅舜煺刍蛘弑黄热プ鲞`反個人意愿的事情時,都可以引發(fā)憤怒情緒。
2、憤怒對嬰幼兒的影響
憤怒雖然是一種負面情緒,但是不一定每次都產生負面的效果。它可以導致攻擊性行為,兒童越是憤怒,沖動就越強烈,動手的欲望也就越強烈,于是產生攻擊性行為。可以說沖動是兒童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基礎,憤怒是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原因之一。憤怒對人最大的負面影響是:它可以破壞人的認知和智慧活動,我們常說發(fā)怒使人失去理智就是就是這個道理。
發(fā)怒也有它的正面效果。人越是憤怒的時候,越有自信。因此可以說憤怒具有一定的自我肯定和自信性質。
。ㄈ┛
1、對哭的解釋
嬰兒從一出生就會哭?藜仁巧憩F象,又是心理現象。啼哭是新生嬰兒與外界溝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新生兒經常啼哭。啼哭表示他在交流在述說。有人認為,出生第1周新生兒啼哭的原因,主要是饑餓、寒冷、裸體、疼痛、想睡眠等;出生第3~4周新生兒啼哭的原因還增加了中斷喂奶、煩躁、食品的變換等;以后又會有因為成人離開、玩具被拿走而啼哭。研究還表明,0~1歲的嬰兒,啼哭的原因不同、模式不同,所以采取的護理措施也就應該有所區(qū)別。1周歲以后,嬰兒逐漸發(fā)展了語言和思維能力,隨之由生理現象引起的哭減少,而由心理現象引起的哭增加。此時,消極情緒的沖動和傷心的情感體驗,期望有人去照顧他的愿望和要求沒有得到滿足,都可能導致哭?梢娍薇旧聿皇乔榫w,而是一種行為表現,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示不同的含義,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當哭主要作為情緒表達方式的時候,它更多表達的是負面情緒。
2、0~1歲嬰兒啼哭的意義
、兖囸I的啼哭:這類啼哭多半是有節(jié)奏的,可伴隨著閉眼,號叫,雙腳緊蹬等。出生第一個月時,嬰兒的啼哭多半是由于饑餓或口渴引起的,父母需要注意及時喂食。到第六個月,這類啼哭下降為30%。
②發(fā)怒的啼哭:這類啼哭的聲音往往有點失真。這是因為嬰兒發(fā)怒時用力吸氣,迫使大量空氣從聲帶通過,使聲帶震動而引起哭聲。剛生下來的嬰兒,因為被包裹得太緊使活動受到限制,也會發(fā)出這樣的啼哭。
、厶弁吹奶淇;例如打針時的啼哭。這種啼哭,事先沒有嗚咽,也沒有緩慢的哭泣,而是突然高聲大哭。先是拉直了嗓門連哭數秒,接著是平靜地呼氣,再吸氣,然后再呼氣。由此引起一連串的叫聲。疼痛性啼哭可分為偶發(fā)性疼痛型啼哭、一般性疼痛或慢性疼痛型啼哭。前者因創(chuàng)傷引起的突然劇痛或腹痛,或因瘙癢、灼熱、不適、發(fā)燒引起的偶發(fā)性疼痛型啼哭。這種哭聲突然激烈、聲音很響、不停地號叫、極度不安,臉上有痛苦的表情。后者是因沒有吃飽或營養(yǎng)不良等原因造成的疼痛型啼哭。這種疼痛經常反復發(fā)生。
、芸謶趾腕@嚇的啼哭:這種啼哭,嬰兒初生時就開始有了。其特點是突然發(fā)作,強烈而刺耳,伴有間隔時間較短的號叫,讓人一聽就知道是嬰兒被嚇著了。需要趕緊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莶环Q心的啼哭:這種啼哭是在無聲中開始的,起初兩三聲是緩慢而拖長的,持續(xù)不斷,悲悲切切。這時父母需要在行動上給嬰兒予關心。
、拚幸齽e人的哭:嬰兒從第3周開始出現這種啼哭。這種哭先是長時間的吭吭嘰嘰?蘼暤统羻握{,斷斷續(xù)續(xù)。如果沒有別人去理他,就會大哭起來。在聽到這種聲音時,父母應該注意到自己已經忽略嬰兒了,他在要人呢。
待嬰兒的哭聲,父母應該正確答理。千萬不要嬰兒一哭就抱起來,就哄;也不要對于嬰兒的哭不理不睬, 認為嬰兒哭夠了,自己就會停止的。嬰兒在1歲前,還不會爬行、站立、行走,哭是每天不可缺少的活動,哭對于嬰兒的身心發(fā)育是有好處的。也是嬰兒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嬰兒此時的哭,不必大驚小怪,更不必馬上禁止。但最好能控制在1分鐘左右,不能讓嬰兒哭的時間過長。同時,對于嬰兒的哭,要善于觀察,先觀察嬰兒的精神狀態(tài)、摸摸頭、貼貼臉、看看眼淚、鼻涕、大小便等,判斷是否生病了,如果懷疑孩子有病,趕快治療千萬不能耽誤了。對于其他原因的啼哭,要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予適當關照。盡量滿足嬰兒的需要,使嬰兒哭的次數減少或時間縮短。在良好的護理條件下,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兒的啼哭現象會逐漸減少。特別是在會說話以后,嬰兒逐漸學會用語言、動作來表示自己的需求和不愉快情緒時,用哭來反映自己情緒的現象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