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ǘ W前教育的辦學形式不同,但育人理念相通。
由于參訪團成員大多是幼兒園園長,因此,對臺灣幼稚園的考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內容。在參觀數所校園并聆聽相關介紹之后,我們了解到臺灣的學前教育與上海相比較主要有以下相似點:
1、 教育目標一致:臺灣幼兒教育的目標是:維護兒童身心健康、養(yǎng)成兒童良好習慣、充實兒童生活知能、增進兒童倫理觀念、培養(yǎng)兒童合群習性。這與我們的學前教育課程目標所包含的內容是基本一致的,只是我們的目標表述更具體一點,而且注重對創(chuàng)造、想象和多元文化的感受等方面的教育。
2、 課程構建均凸顯園本化:臺灣的幼稚園是依照教育部公布的幼稚園課程標準,延伸出多姿多彩、有特色的課程內容。我們在強調規(guī)范的基礎上,允許不同條件的幼兒園根據實際情況和本園幼兒的特點對課程進行園本化的設計。從這點上來說,兩地之間可謂是異曲同工,均非常注重幼兒園和教師在課程建設上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3、 課程實施途徑相似:臺灣幼兒教育的實施主要以游戲方式開展健康教育、生活教育及倫理教育,并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我們的幼兒園課程內容主要指向共同生活、探索發(fā)現(xiàn)和表現(xiàn)表達,通過四類活動來實施:生活活動、運動、學習活動、游戲。我們以整合和開放為特點,倡導幼兒園在課程開發(fā)和實施上應加強與家庭、社區(qū)的密切合作以及相鄰階段的教育銜接。因此,兩地在課程實施途徑上只是命名的緯度不同,其實質是殊途同歸的。
4、 注重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臺灣的學生家長參與學校工作程度高,如校務會議、重大教學決策、各種教育活動等。對學校極為關心支持,各校家長會均成立了服務團,團內的家長都是志工爸爸、媽媽,他們熱衷愛心行動,義務為學校做事。同樣,我們也非常注重挖掘和利用家長中的優(yōu)勢資源,以家委會、家長資源庫、客座教師、家長志愿者等形式,引領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組織的各類活動。在各項評價工作中,我們非常尊重家長的意見,選擇一些有一定代表性的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民主管理,進一步激發(fā)家長參教議教的意識,努力凸現(xiàn)辦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
十天的時間轉眼而過,感覺是那么短暫。但是,由這次參訪活動所引發(fā)的思考和啟示卻是無限的。每次參訪結束后,臺灣朋友所流露出的依依不舍之情,更激發(fā)了我們期盼臺灣早日回歸的愿望。借用宜蘭國小陳銘珍校長的一句話“都是中國人,距離不是問題”,兩岸之間一衣帶水的同胞情誼是任何人都割不斷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與臺灣的教育同行必能再次相聚暢談。
附 件:參訪團人員名單
團 長:楊云珠
副團長:項東方
秘書長:楊永輝
團 員:袁洪斌、陸夏鳳、趙華娟、張勤、陶輝、嚴瓊、張桂英、黃仁娟、
梁麗萍、陸愛萍、朱曉菁、朱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