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在孩子上學后,大多數(shù)父母(尤其是母親)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子女的培養(yǎng)上。
在韓國教育投資的構(gòu)成中,由學生父母承擔的私教育費在教育投資總額中占半壁江山。
按照韓國教育開發(fā)院的觀點,所謂“私教育費”,除了學生家庭支付給正規(guī)教育機構(gòu)的學業(yè)費用外,還包括:各類補習學校的學雜費、家庭教師費、教材費、學習用品費、膳食費、交通費、住宿費、校服費、團體活動費等。
在家庭禮儀教育方面,大人的行為習慣具有無聲的影響力。為此,以家庭禮儀為中心,孝道、和諧、為他人著想成為韓國家庭教育的重點。為使大人們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韓國在全社會范圍內(nèi)開展了“秩序教育、親切教育、清潔教育”。大人守秩序,孩子們就會跟著學,從禮貌精神、禮儀形式到實踐行動,潛移默化,將文明禮貌向制度、習慣、文化方向推進。
對青少年來講,生活教育更加重要。政府鼓勵有一間空房、懂一門外語的家庭在自己家中接待外國游客,申請許可的市民異常踴躍,競爭激烈。
此外,韓國還將賽事、慶典作為教育和學習的一部分,鼓勵市民與各國人民和諧相處,學習他們的文化。為使青少年和家人一起參與,社會各界還發(fā)起了“一個家庭看一場比賽”的活動。2002年的韓日世界杯時,很多家庭大人小孩都一同融入了紅魔拉拉隊的洪流。大賽過后,很多家庭都有了外國朋友。
為使市民講文明懂禮貌,韓國電視每天播放一分鐘的公益廣告,并號召家庭成員共同收看。電視的廣告詞有:“我的親切是整個社會的笑臉,整潔的街道就像開心的面龐,對外國客人的熱情是成功的捷徑,慶典只是一瞬,心意永存,大會成功我的人格即成。”
韓國人周末愛舉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這時候經(jīng)?梢砸姷郊议L們身背幾個月大的孩子,手拉著一個三歲左右完全能走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有時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動了,家長們也很少抱起他們,而只是在一邊等他們休息一會兒再接著走。
韓國人常常有意識地讓孩子經(jīng)受風雨考驗,比如說有關(guān)部門在假期時就經(jīng)常舉辦野外訓練營一類的活動、既培養(yǎng)孩子的體格又鍛煉意志。這種活動非常受家長和孩子歡迎。
美國家庭教育
美國的家庭教育給人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從小就尊重孩子,重視給孩子個人自主權(quán),讓孩子學會在社會允許的條件下自己做決定,獨立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競爭充滿著美國整個社會乃至每一個家庭。人人憑本事吃飯,沒有人身依附,“靠自己的雙手掙錢”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勤奮、節(jié)儉成風氣。為了讓孩子長大后能夠適應激烈競爭的社會并成為強者,幾乎每一位家長都不溺愛兒女,從小就培養(yǎng)他們獨立生存的能力。
總結(jié)起來,美國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部分:
一、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平等意識,美國家庭各式各樣的玩具和兒童讀物放在令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墻上門上貼滿孩子們的"美術(shù)作品",父母很少強求孩子的言行,孩子們像伙伴似地稱呼長輩的名字是很自然的事,父母與孩子說話永遠是蹲下來。
二、注重培養(yǎng)孩子動手能力,美國父母看見孩子在墻上亂畫,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書本衣服等物品上亂剪亂畫,不是痛惜某件東西被孩子損壞了,而是會感到高興,然后耐心地告訴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識。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孩子學會了某種技能。
三、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在美國,父母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從小睡小床,稍大后單獨有一間房子。在孩子打理日常事務上,父母只幫孩子做一些當時年齡還無法做到的事,凡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盡量由孩子自己去完成。絕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