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還有不到一個月,就將迎來幼兒園開學季。對于第一次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這將是一項不小的挑戰(zhàn),而對新生寶貝的家長們來說,也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焦慮和緊張。
家長A:孩子在幼兒園里會不會吃不飽?
家長B:孩子不太會表達,想上廁所沒人管怎么辦?
家長C:班上孩子那么多,老師會不會照顧不到我家孩子?
為了讓孩子入園后能快速適應(yīng)集體生活,家長們不僅要在入園前就培養(yǎng)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更要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表達能力。下面,老師整理了最基本的8句溝通語言,請家長一定要提前教會寶貝哦!
01
“老師早上好/老師明天見/
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
歌德曾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懂禮貌的孩子無論在哪里,都會更受到大家的歡迎。入園見到老師,一句熱情的問候,一個明媚的笑臉,就能幫助自己和他人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孩子大聲地向老師問好看似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又是一件多么不“簡單”的事。因為,從孩子大聲地向老師問聲“老師好”可以看出他們諸多方面的情況,比如:性格開朗與否,語言能力、溝通能力如何,當天情緒好壞……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不論在哪里,都不要忘記使用禮貌用語,因為這是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02
“老師,我想喝水”
一般情況下,幼兒園會安排集體喝水的時間,但在這個特定時間外,如果孩子有喝水的需求,就需要他們主動表達。因此,入園前,家長除了要教會孩子用水杯喝水的方法之外,還要引導他們主動表達喝水的需求,以保證飲水量。
03
“老師,我吃飽了/我還想吃”
為了培養(yǎng)孩子不浪費糧食的習慣,幼兒園的老師一般會鼓勵孩子將盤子里的飯菜都吃完。這個時候,如果孩子本身不餓,吃不了多少飯菜,那就一定要跟老師說:“老師,我現(xiàn)在不餓,請給我少盛點飯菜。”相應(yīng)的,如果孩子飯量大,一小碗飯菜吃不飽,那就要勇敢地跟老師說:“老師,我還沒吃飽,還想再要一點。”
04
“老師,我想上廁所”
剛?cè)雸@的孩子,尿褲子是最常見的問題了。剛?cè)雸@的孩子尿褲子,多數(shù)是因為不習慣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想要撒尿時,害怕向老師說,或是害羞,只好默默地忍住,當實在憋不住時,就只能被動地尿在褲子上了。
因此,不管孩子是出于生理原因,還是心理原因,家長都要做出正確的引導,教孩子學會正確的語言表達。建議家長入園前和孩子玩“上幼兒園”的游戲,模擬真實的幼兒園場景,媽媽當幼兒園老師,爺爺、奶奶、爸爸、孩子扮演小朋友,“老師”講課時,其他家人會舉手說:“老師,我要尿尿。” 幾次后,孩子就會模仿了。游戲后,提醒孩子在幼兒園需要上廁所時,也要這樣舉手告訴老師。
05
“老師,我褲子臟了,想換褲子”
其實,無論是因尿濕還是粑粑弄臟了褲子,家長都不要批評孩子,更不要給他貼上“真是個不講衛(wèi)生的孩子”這類標簽,而是應(yīng)該協(xié)助他換上褲子,并告訴他 “爸爸媽媽小時候跟你一樣,也尿過床、尿過褲子。如果寶寶尿褲子了,記得第一時間告訴媽媽,不然會生病的。”
家長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意識到小朋友尿褲子是一件比較平常而不丟人的事,在幼兒園里,自然就會大大方方地向老師表達需求了。
06
“我們一起玩吧”
孩子在幼兒園不僅需要和老師相處,更會遇到各種性格、愛好與他不同的小朋友,能否和其他小朋友迅速建立起良好的伙伴關(guān)系,也是決定他能否更快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們一起玩吧!”是天真無邪的小朋友之間搭建友誼橋梁的萬能金句,這句話中既包含著分享的樂趣,也孕育著協(xié)作的智慧,不需要成人的介入,孩子們直接通過游戲就能認識彼此,走進對方的心靈,忘卻家長不在身邊的不安。
07
“不可以!打人是不對的”
害怕孩子受欺負,這可能是每位父母離開幼兒園時最大的擔憂,所以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非常重要。遇到被打、被欺負等情況時,告訴孩子一定要大聲地喊出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你不可以打我!打人是不對的!”
當然,如果對方繼續(xù)打或者砸東西,就迅速離開,確保不會受到進一步的傷害,并嘗試告訴老師,尋求成年人的保護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