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機構(gòu),是孩子逐漸脫離父母的庇護,開始接觸社會的連接點,能讓幼兒的身體、智力得到發(fā)展,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雖然幼兒園能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但寶寶剛剛離開爸爸媽媽,獨自步入幼兒園難免會不適應(yīng)。并且社會上的幼兒園魚龍混雜,時常出現(xiàn)冷暴力(不受關(guān)注)事件,更是揪著家長的心。
珍珍是個乖萌可愛的孩子,今年剛上幼兒園。最近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添了個毛病——尿褲子。
媽媽很奇怪,因為在家的時候教會她大小便要去廁所,怎么在幼兒園反倒不去廁所了?媽媽詢問情況,一開始珍珍什么都不說,后來在媽媽耐心追問下才開口說出原因。
原來她有時候上課想上廁所,老師不允許讓下課再去,忍不住就尿了褲子。中午午睡老師也不讓出動靜,珍珍想給老師說上廁所,剛舉起手老師就嚴厲地說不要動。這樣的情況發(fā)生了幾次,珍珍想上廁所的時候就不敢再跟老師說,害怕被批評,尿褲子的次數(shù)也就多了。時間長了,老師也對孩子不再特別關(guān)注,出現(xiàn)了冷暴力。
聽了女兒的話,媽媽很心疼,打算去學校找老師討要說法。孩子在幼兒園受了委屈不敢表達,時間長了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性格會變得擔心自卑。家長一定要細心留意寶寶的狀態(tài),幫助她們建立自信,勇敢地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雖然寶寶嘴上不說,但肢體語言不會說謊?梢酝ㄟ^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判斷,如果發(fā)現(xiàn)不對的地方,一定要問寶寶在幼兒園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孩子上幼兒園后,有這3種表現(xiàn),家長就要上心了,很可能是受了冷暴力和委屈:
1.不愿提及幼兒園的生活
孩子一般天真活潑,對外界的事物充滿好奇和求知欲,所以孩子上了一天幼兒園回家后大都會興奮地和爸媽分享學校生活。但如果回家后孩子不愿意提及幼兒園生活,可能是有不好的回憶。如果詢問孩子幼兒園的一些事情,孩子表現(xiàn)得很不耐煩或逃避話題,很可能是在幼兒園遇到了事情,受了委屈。
2.目光閃避,行為異常
家長和孩子對話的時候,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目光閃躲,不敢看向你,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有什么事瞞著你,要引導孩子說出來。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受到了欺負,不會對家長說出來,需要父母發(fā)現(xiàn)。如果孩子表現(xiàn)異常,沒有以前活潑開朗,膽子變小等,要及時和他們溝通了解情況,孩子很可能在幼兒園被欺負了。
3.睡覺做噩夢
孩子年紀小,容易受外界的影響產(chǎn)生心理恐懼。如果孩子上幼兒園后睡愛做噩夢,有時伴隨哭泣喊叫,可能是在幼兒園被同學欺負受了委屈,又或者白天受到老師不友善的對待。這些會給孩子帶來恐慌感,心理造成壓力。
寶媽們一定要留意小細節(jié),多觀察寶寶的行為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異常要及時跟老師溝通,幫助孩子快速融入集體生活,這樣才能給寶寶一個快樂無憂的童年,讓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