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從新生兒開始,可使大腦獲得足夠的刺激,即使大腦在功能上和結構上更趨完善,又促使?jié)撛谀芰Φ玫捷^好的發(fā)揮。近日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都市父母對早教班失去了興趣,而“生活式早教”正悄然流行起來。
家人才是最重要的老師
“教育難道不是老師的事嗎?”談起“生活式早教”,很多家長不以為然。三優(yōu)開智嬰童之家負責人邵之文表示,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對孩子的早教尤為重要,僅依靠早教班的課程是遠遠不夠的。
0-3歲是孩子人格發(fā)展和智力潛能的形成階段,是孩子發(fā)展的關鍵期,這時如果能對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等進行豐富的刺激,就能全面提高孩子的大運動、精細動作、言語、認知、情緒和社會行為五大能力。這些豐富的刺激是不可能憑借每周短短幾十分鐘早教課程來完成的。
對于0-3歲孩子來說,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里,在家人的陪伴下度過,所以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非常重要,也是開展早期教育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場所。家庭對孩子心理品質和行為發(fā)展的影響是學校等其他環(huán)境無法比擬的,帶有“啟蒙性、長期性、情感性、感染性”等特點。
從寶寶接受早期教育的場所來看,家庭式和中心式是兩種主要形式。目前0-3歲嬰幼兒接受早期教育的方式多是中心式的,這種形式的優(yōu)點是可以集中許多專業(yè)教師,在一個精心安排的環(huán)境中進行教育訓練,專業(yè)設施齊全,而缺點是需要遠距離接送嬰幼兒,不方便,費用高,時間上也不是很自由。
生活元素都能變成教具
對于養(yǎng)育者來說,應該清楚孩子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敏感期。據了解,孩子首先用口來感知世界。因此吮吸手指往往是為了滿足探索的需要;等孩子到了手的敏感期,就會非常享受于抓和扔東西,如果這時家長要求孩子“不要動”、“安靜”,就等于抑制了孩子正常的發(fā)展需要。
另外,“生活式早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把孩子身邊的“生活元素”變成教具。電話、窗簾、牙刷、浴缸、毛巾、電視遙控器、沙發(fā)、抽屜、衣服鞋襪、茶杯、鍋碗瓢盆……都可以成為很好的教材。
孩子自發(fā)地專注于玩水、玩沙、玩米、玩牙刷、翻馬桶蓋、爬上爬下、翻箱倒柜、抓住扔掉,都是重要的學習過程,因此家長可以利用這些機會不失時機地幫助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