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問題及原因與對策:
問題1:有的建筑物搭得很飽滿,有的建筑物搭得很簡陋、甚至沒有。
原因:每組人員不均、分工不均。
對策:建構前教師引導幼兒事先組合小組,根據每組的建構量的情況決定每組的人數,游戲時推薦小組長并進行協商、分工、合作。
問題2:建構出來的五一廣場比較冷清。
原因:幼兒生活經驗不足,忽視對五一廣場人文生活內涵的了解。
對策:1、主題活動中,繼續(xù)了解“五一廣場上人們的活動”的話題,并制作成簡報。2、增加花、草、樹、路燈、小人偶等其他輔助物品,組織幼兒討論可以怎么讓五一廣場更熱鬧。
組合(二)
【游戲目標】
1、能和同伴分工、協商、合作,共同完成主題建構,體驗成就感。
2、能大膽使用多種結構材料和輔助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表征五一廣場的代表
性建筑與周圍的主要建筑物。
【游戲準備】
●經驗準備:
領域活動中討論可以用什么輔助材料做“白玉”欄桿,塑料花、樹、路燈等,什么時候做;師幼討論成立建筑隊,由幼兒自由報名與老師決定相結合。
●材料準備:大、小寶石花膠粒、炮彈膠粒、鄉(xiāng)村別墅膠粒、小當家建構材料、小天才建構材料;輔助材料:“漢白玉”欄桿,塑料花、樹、路燈等;上次組合“五一廣場”拍的錄像。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在游戲室四周布置展示臺,以及擺放各建筑物地點的標志。
【游戲過程】
一、觀看上次組合游戲的錄像,引發(fā)談話
(建議:這是上次游戲中老師拍的錄像,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擺放亂、比較單一、不美等。引導幼兒討論如何改進。)
二、提出本次游戲要求,幼兒分組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1、結合幼兒討論情況提出本次游戲要求。
(建議:①每組要先推薦組長,要商量怎么分工;②提出按標志擺放的要求。③,愛護作品)
2、幼兒按小組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建議:重點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搭建,體現五一廣場上人們的活動;同時觀察小組的分工情況、擺放情況以及建筑物之間的比例等。)
三、師幼共同欣賞交流建構成果,并進行評價
(建議:你建構什么,和誰一起建構,你們合作建構的作品是什么?你覺得好嗎,好在哪里?引導幼兒評價游戲中合作好的、建構好的,從中感受到合作建構的成就感)
【觀察與反思】
在教師的提醒下,幼兒能在游戲前先圍在一起分工商量,然后再分頭搭建。教師觀察到在每個建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幼兒會有意識地按建筑物的“塊”來進一步分工:有的搭門廳、有的搭樓身、有的搭柱子;最后再將各部位連接成一個完整的作品。合理的分工使得幼兒在本次游戲中,又快又好地搭出了五一廣場及周邊建筑并根據正確方位擺放。幼兒懂得搭出樹、欄桿路燈、桌椅等,使五一廣場內部的內容更豐富、情節(jié)更飽滿:有乘涼的人、溜冰的人、跳扇子舞的人。由于幼兒游戲性體驗進一步增強,幼兒創(chuàng)造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發(fā)揮,幼兒搭建的五一廣場也更加賦有生活氣息和人文魅力。
建構游戲總體反思
1、建構游戲中替代物的合理使用必不可少。
合理地使用替代物不僅會大大增加了五一廣場的逼真度,同時還降低了幼兒搭建的難度,提高了建構的速度。例如:升旗臺周圍的漢白玉欄桿、升旗臺周圍鋪著紅地毯的臺階、香格里拉大酒店門前插著五面旗的旗臺、三山一水雕塑……這些五一廣場特有的東西是無法用現成的建構材料體現出來的。而在建構中不去表征這些特點,就使五一廣場的特征不能凸顯出來。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輔助材料的巧妙使用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使用輔助材料的同時,不能純粹重效果而忽略建構技能,注意區(qū)別建構游戲和美工活動,把握二者之間的尺度。
2、建構游戲中幼兒的合作行為,是決定建構效果能否達成的關鍵。
建構游戲中幼兒與同伴的交往,是通過以建構材料為中介的間接交往形式。怎樣和同伴協商、分工、合作,有效地使用建構材料,體現了幼兒與人交往的態(tài)度和技能水平。在一個比較大型的建構活動中,幼兒的社會性的發(fā)展水平將直接影響建構的效果。從指導建構游戲《五一廣場》的過程中很容易就能發(fā)現:當幼兒能有效地分工、協商、合作時,建構出的“五一廣場”既豐富又有序;反之,在還不會分工合作的情況下,建出了許多簡單、雷同的物體,既不能體現特征,又使活動拖沓,使整體效果顯得單調。
3、建構游戲中教師的指導以幼兒是否產生游戲性體驗為依據。
在對幼兒游戲的觀察與指導過程中,我們會從幼兒身上獲取許多信息,而且往往眾多的信息是同時呈現出來的。在眾多的信息中,教師如何篩選有價值的內容加以提升;如何選取當前符合幼兒發(fā)展需要的內容,幫助幼兒獲得勝任感和成就感;就要看游戲是否使全班幼兒的需要得到了相對均衡的滿足。這對教師的觀察、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個會思考的教師,會在幼兒的能力與任務之間架起一個合適的臺階,幫助幼兒體驗到游戲過程帶給他們的自然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