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方面的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起著統(tǒng)率和指引方向的作用。赫爾巴特指出:“道德永遠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對孩子基本的道德要求是:愛祖國、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因此,“五愛”教育應始終貫穿在多種多樣的教育之中,并把它作為方向和目的。
那么,家庭道德教育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要注重道德理論教育。由于孩子的年齡小,進行道德理論教育既要重視、有意識地進行,又不應該是教條的、純理性的;而應該具體而生動,與生活、社會緊密結合。這樣既能向孩子灌輸?shù)赖乱庾R,又能行動具體,能使孩子記住,收效最佳。
其次,要加強基礎的道德規(guī)范教育。規(guī)范即標準、準則,也就是平時說的規(guī)矩。道德要內化成一個人的品格,必須有賴于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拔鍚邸本褪且环N適用于全體公民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如《三字經》中說“出必千,返必通”,這就是一種規(guī)范,意思是說:孩子外出有事時,要告訴父母,回到家里,要向父母打一個照面。
再次,要綜合其他教育進行隨機道德教育。事實上,單純的道德教育是不存在的,它總是與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此,道德教育要生活化。例如針對孩子在進行家務勞動和自我服務勞動時,討價還價,家長就要不失時機地進行相關的道德教育,使之懂得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為家庭服務是對每個家庭成員的基本道德要求。
家庭道德教育不僅要注意它的教育內容,還要動之以情。德育過程是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過程。曉之以理,以能動之以情,動之以情,才能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沒有家就沒有教育!币话愣,父母對子女總是操心的,但有些父母不善于很好表達自己的愛,老是板著臉,那樣怎能使子女感受到你的愛心呢?要真正使子女感受到父母之愛,就應該時時處處給孩子帶來溫暖,要和顏悅色地對待他們。只有父母真正了解自己的子女,才能使他們受到感動,在愛之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