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么做:
青少年愛頂嘴,常常是因為父母無法調整關愛。就像栽培箱里的幼苗長大了,父母還繼續(xù)放在栽培箱關照,它一定長歪。父母要做的事是:移開保護罩,讓它在自然環(huán)境,它才能茁壯成長。
父母只要調整關愛方式,還是可以擺脫「嘮叨」惡名。博識教育專家建議,常在心中默念「孩子長大了」。當孩子嫌你啰唆時要坦承:「不好意思,我已經習慣了,畢竟這樣照顧你都十幾年了,突然要改,好難喔!」說明你需要時間適應。
規(guī)范孩子時也有一些原則:(1)以行動取代嘮叨。譬如玩計算機的時限到了,他還沒關,跟他說時間到了,同時走到他身旁要求關機,不要隔空喊話嘮叨不停。(2)善用客觀的信息。孩子聽到的聲音不會只有父母的,他需要學會判斷。(3)使用自然合理的行為后果。譬如不洗頭、不洗澡,身上就會臭,同學會排斥,這就是自然的后果。如果那個后果對孩子有意義,他自然會改。
當你已經盡力當個不嘮叨父母,孩子的頂嘴依舊,找個雙方心情的不錯的時間聊聊,畢竟青少年的道德發(fā)展已經從「他律」邁向「自律」,他必須知道并且認同,才會愿意執(zhí)行禮貌的行為。
親子對談時,也要留意以下「四不」。(1)小事不要一提再提。父母要管大事,不重要的小事盡量讓孩子作主。(2)不要翻舊帳。沒有人喜歡被揭瘡疤,這最容易引發(fā)青少年反彈。(3)不要否定孩子。愈否定孩子,他就更想頂嘴、堅持到底。(4)不要引發(fā)孩子的罪惡感。譬如:「你翅膀硬了,不需要爸媽了!」
老師怎么做:
有事情與學生溝通,他卻頂嘴時,先提醒自己,不要將重點放在他的表達方法,而是去聽他在不高興什么。有時候平心靜氣去思考他頂嘴的內容,或許會發(fā)現(xiàn)他說得挺有道理的。接著再處理他的說話方式:「謝謝你告訴老師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合理,我會再調整方法。不過你說話的方式讓我很不舒服」
博識教育專家提醒,有時候學生嗆老師真的會讓人難以招架,如果不知如何響應,就什么話都別說。有時候跟學生說:「我們明天再說!共换貞粝碌目臻g讓彼此有機會思考。等到明天,雙方的情緒冷靜了,也比較容易就事論事。
過程中,不要用貶低、謾罵的方式抑止你認為不禮貌的態(tài)度。如果孩子從成人身上得不到禮貌的對待,他自然很難變成一個有禮貌的人。
九、不知使用手機的禮節(jié)
狀況一:家族聚會時,初中的小宇坐在角落,一直埋頭看手機,爺爺問話總是簡短回答。媽媽使眼色要他將手機收起來,他假裝沒看見,繼續(xù)盯著手機玩游戲。
可能原因:
家族聚會時青少年覺得無聊,所以借著手機打發(fā)時間。
家長怎么做:
以「禮貌」為由要求青少年在聚會時收起手機通常是行不通的。到了青少年,孩子會重新整理,發(fā)展出自己的禮貌體系,當他認同了,才會真的去做。
這個時期應該要有更多的討論與對談,同理他的心情。大人們的談話內容對他來說的確很無聊,但他也得考慮到長輩感受。大人應和孩子討論出一個讓他自在、也不讓旁人難受的方式。例如不玩手機改看書,或假裝背英文。
當父母買手機給孩子使用,不妨對于手機使用規(guī)則約法三章。但楊俐容提醒,給青少年手機,時間、時段與額度等大方向是可以規(guī)范的,其他等出了狀況再討論修改。當規(guī)則細節(jié)太多,好像在防賊,也容易記不住。
十、開黃腔
狀況:實驗課。老師:「請將吸管插進去!鼓衬型瑢W:「這樣好舒服。」全班哈哈大笑,臺上女老師卻漲紅了臉。
可能原因:
對初中生來說,「性」是他最關心、好奇的事之一,這時期的孩子總將所有的事與性聯(lián)想在一起。
可以怎么做:
如果學生的玩笑是隱諱的,除非已經影響了上課,否則可裝聽不懂不處理。當話語真的讓你不舒服,就直接請學生停止:「這些話讓老師覺得很不舒服。」如果可以輕松以對,事情可能會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