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父母說——“想打球是好事,但是現(xiàn)在應(yīng)該以學(xué)習(xí)為重”讓我來做個翻譯吧!這樣的話傳到了孩子的耳朵,他們所聽到的意思就是“除了學(xué)習(xí),一切免談!”父母前面將的那些善意,就完全被抹殺。所以,建議父母在跟青春期孩子 互動時,要盡量避免“但是”這個詞出現(xiàn)在關(guān)鍵時刻的對話當(dāng)中。
不說“但是”,那該說什么呢?建議父母用“如果……會更好”來取代:“想打球是件好事,如果你能先把功課做完,那就更好了……”再舉個例子:“我知道你累了,但今晚的喜酒,你一定得陪我們?nèi)ァ?rdquo;這句話稍做修改,孩子聽起來就順耳多了:“我知道你累了,其實爸爸、媽媽也很心疼,如果你能夠打起精神,陪我們?nèi)?喝喜酒,還可以見到你最喜歡的堂哥,你也會很開心的。”
七、澄清語意的溝通法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對父母的意見有過多解讀,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情緒反彈。為了避免這樣的誤會,父母可以用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就是做語意上的 澄清——“我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 例如,可以如此說:“我的意思不是想管東管西,限制你的自由,我的意思是,我有些擔(dān)心,你晚上不睡覺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又比如:“老爸、老媽的意思不是說你的朋友都不好,我們的意思是說,他們的想法也不見 得都對,你可以有自己的判斷。”
八、做建設(shè)性的批評
但孩子行為不當(dāng)時,父母應(yīng)使用建設(shè)性的批評技巧來開口,以成功地協(xié)助孩子矯正行為。例如,孩子早上出門,來不及吃早飯。
傷害性的批評:
“你看看你,又起來晚了不吃早飯,你每天都這樣,你就是賴!”
建設(shè)性的批評做法:
步驟1:說事件
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首先應(yīng)該交代自己所指的是哪一個事件。比如:“你今早起晚了,出門沒吃早飯。”
步驟2:說感覺
父母接著應(yīng)該說明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比如:“我很擔(dān)心,你這樣做會傷身體。”或“我有些生氣,因為你答應(yīng)要吃過早飯再走,結(jié)果卻沒做到。”
步驟3:說期望
表明自己對孩子行為改變的期望。比如:“我希望從明天開始,你每天都吃早飯。”
步驟4:說好處
說明這樣做的優(yōu)點,對孩子的好處。比如:“我相信這樣一來,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長得更高!”
一氣呵成,就會是:“你今早起晚了,出門沒吃早飯。我很擔(dān)心,你這樣做會傷身體。我希望從明天開始,你每天都吃早飯。我相信這樣一來,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長得更高!”
掌握了以上的原則,父母就能輕松地避開親子溝通的地雷。矛盾不在,和孩子就能溝通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