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幼兒園負責人反映,每學期都會有一些大班的幼兒轉到民辦園去,這的確令人匪夷所思。家長寧可把孩子送到條件差、管理不夠規(guī)范的民辦幼兒園,也不讓孩子在公辦幼兒園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原因只在于公辦幼兒園不教孩子識字、寫字。有些家長甚至會把孩子能認識多少字,會寫多少字,能背多少詩,作為評判幼兒園保教水平的標準。
這種思想認識是應試教育的后遺癥。
家長是盲目的,甚至有從眾心理,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其他孩子之后,害怕孩子上小學后跟不上。所以,在幼兒園就讓孩子早早接受認字、寫字、讀書、背誦、算數(shù)教育,以便上小學后有一定的基礎。這種違背幼兒教育規(guī)律的做法實在令人擔憂。據(jù)我們了解,一些幼兒園的保育保教不注重幼兒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不組織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活動過于強調給幼兒教拼音、識字、寫字、算數(shù),缺少生動的教具演示,缺少圖案色彩,有的甚至從小班就要求孩子會寫字,學拼音,做算術,給孩子留作業(yè),幼兒園做不完,回家還要做,這種教育違背了教育的本質規(guī)律,違背了人的成長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幼兒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幼兒教育小學化,導致的結果必然是孩童生理、心理負擔加重,懼怕上學,從小就厭學。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害怕到幼兒園,一提起上學就感覺到身體不舒服,就哭,就鬧,到學校后情緒低落,也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這其實就是幼兒早期厭學的癥狀,這種狀況如果不及時糾正,導致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幼兒與小學生相比,生理、心理發(fā)育都不完全,根本就不能像小學生那樣接受學習和對待學習。幼兒階段的孩子被老師、家長強迫去學拼音、識字、寫字、做算術等等這些不符合年齡的事情,剝奪了他們玩耍的天性,過早的背上了學習的負擔,活潑好動的個性受到壓抑、摧殘,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對孩子良好性格、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嚴重的影響。這就猶如小馬拉大車,拉到底只能是車不動而小馬趴下。
幼兒教育注重全面開發(fā)。幼兒教育倡導游戲載體開發(fā),是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的。實際上,游戲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培養(yǎng)語言能力、邏輯能力、欣賞能力、運動能力、交往能力、想象能力、觀察能力等。一項游戲活動的開展,往往能使幼兒得到多種能力的訓練,孩子在這種以游戲為主的教育活動中變得越來越健康、活潑、聰明,比那些會寫多少字、會算多少數(shù)的孩子在正式上學以后更有潛力。
幼兒注重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影響孩子學業(yè)成績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識的儲備,而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好奇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學會探索、學會合作等。而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養(yǎng)成,關鍵期在學前,這也是幼兒園教育的重點所在。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會使孩子終生受益,從孩子的終生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角度來講,培養(yǎng)孩子學會認識、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是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長基礎,這些遠比教給孩子具體的知識更重要。
讓兒童做與其身心發(fā)展特點相適應的事,做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的事,而不是過早地做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