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天,我下班回家,碰到了兩位步履蹣跚的老人,一位老人指著另一位老人對我說,她已經(jīng)兩天沒有吃飯了,現(xiàn)在胃病又犯了,另一位老人用手捂著肚子蹲在地上痛苦地呻吟著。我急忙拿出兜內(nèi)的十幾元錢給了他們。回到家后,我對兒子講了這件事,他說:“你又讓人家給騙了,你怎么總相信那些騙子的話,他兩天沒吃飯了,他們從哪來,這里又不是火車站,也不是長途汽車站。”我生氣地說:“你怎么一點同情心都沒有呢?你聽誰說的,他們都是騙子!
兒子理直氣壯地說:“我聽你說的,你以前不是給我講過,在某某城市有個丐邦,他們白天以行乞為工作,而且還有工作服,到晚間按級別全都住進各種檔次的賓館旅店。前幾天你不是還給我講過,深圳的一個派出所一個月抓了二十多個乞丐,其中有9人配有傳呼機,3人配有手機。有的乞丐討夠了錢,還去參加粵語、英語培訓班“充電”。在電視上我也看到過小乞丐騙人的事,有關(guān)這方面的事聽同學說的就更多了……”
兒子講得神采飛揚,我卻再也聽不下去了?磥礤e不在兒子,是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忽略了對孩子同情心的培養(yǎng)。
尊老愛幼,“幼吾幼及幼人之幼,老吾老及老人之老”,同情弱者是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美德。一個人只有具有了同情心,他才可能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才可能是一個熱愛別人也熱愛自己的人。因此,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同情心,父母要做出表率,身體力行,你的行為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更要注意潛移默化的力量。在信息豐富的今天,應該向孩子灌輸什么樣的信息,父母應三思而后行。
另外,向有困難的行乞者施善,是培養(yǎng)孩子同情心的最簡單、最效的辦法。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防犯心理越來越強,社會各界總是采取各種方式來揭穿騙子,防止無辜者受騙上當。許多家長也常常告訴孩子這人是騙子,那人是騙子,但我認為對行乞者保持高的警戒心理是得不償失的,就算我們受騙了,而損失的也就是幾元錢,對施善者并不會有什么心理傷痛。但是,如果乞討者真是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我們的幾元錢就是雪中送炭。更重要的一點是,這是培養(yǎng)孩子同情心的最好的辦法,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好施為善的好習慣。
事實上,化妝為乞丐的騙子必竟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行乞者確實是萬般無奈才不得已選擇了這條路。遼寧省未成年人犯罪救助中心的主任付廣榮在一次工作中,得知許多女犯的孩子無家可歸流落街頭,付廣榮在司法機關(guān)的配合下,歷盡艱辛將42個流浪異鄉(xiāng),飽受心靈創(chuàng)傷的孩子找回來,領(lǐng)進自己的家,成了付廣榮的家庭成員。如果沒有這位好心的律師,這42個孩子不就是42個流浪街頭遭人嫌棄的小“要飯的”嗎?不也是一些人稱的“小騙子”嗎?大連市一位叫林潔的女士收養(yǎng)了30個兒女,廣西一位善良的老太太收養(yǎng)了60幾個兒女……
這些善良之人的善良之舉應該廣泛報導,家長們應該同孩子講的也應該是這些。有愛就有希望,讓孩子心中充滿愛是社會和家庭應該做的事。
摘自:媽媽寶寶網(wǎng)站
(媽咪愛嬰網(wǎng)——您的育兒指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