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捏脊
人體背部的正中為督脈,督脈的兩側均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循行路線。督脈和膀胱經(jīng)是人體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線。通過捏脊療法,可以疏通經(jīng)絡,達到調整臟腑的作用。
部位:脊柱兩側1厘米處,自長強穴(肛門后上3-5厘米處)向上,一直到大椎穴(頸后平肩的骨突部位)
操作:小孩俯臥,家長位于小孩后方,兩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兩食指抵于背脊上,再以兩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夾住肌肉提起,然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做翻卷動作,兩手同時向前移動,自下往上(從長強穴至大椎穴),如此反復5次,第3次開始,每捏3下需將背部皮膚向上提一次,完成后兩拇指分別自上而下揉按脊柱兩側3-5次。
2.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一個常用的保健穴位,經(jīng)常按摩有調節(jié)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部位:膝蓋下3寸(小兒手四指頭并攏,四指橫量的長度就是三寸),小腿(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操作:家長用雙手拇指分別按揉雙側足三里穴1分鐘(約100次)。
3.摩腹
用于消化不好、腹脹、便秘、腹瀉的小孩子。
部位:腹部。
操作:小孩仰臥,家長用手掌腹部逆時針打圈按摩,約3-5分鐘。
4.退天河水
適用于上火、發(fā)熱的小孩。
部位:前臂掌側正中線,從手腕向手肘方向。
操作:從腕部向上推至肘部,100-500次。
小兒推拿注意事項
寶寶推拿的時間應該要控制,如果時間太短的話起不到效果,而且時間太長我們又害怕傷害到寶寶的身體,所以我們建議小兒推拿的時間最好是在十到二十分鐘左右。
1、小兒皮膚嬌嫩,按摩時切勿抓破小兒皮膚。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質,以防推拿時皮膚破損。
2、小兒推拿時手法要輕,不要過重,而且在推拿前應逗小孩開心,以便其配合進行推拿。
3、身心放松。做小兒推拿時除思想應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氣和,全身也不要緊張,做到身心都放松。
4、取穴準確。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準確、手法正確。
5、用力恰當。因為力度過小起不到應有的刺激作用,力度過大易產生疲勞,且易損傷皮膚。
6、循序漸進。推拿手法的次數(shù)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輕逐漸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漸增加。
7、持之以恒。無論用推拿來進行小兒保健或治療慢性病,都不是一兩天就能見效的。常需積以時日,才能逐漸顯出效果。所以給小兒做推拿應有信心、耐心、愛心和恒心。
除上述注意事項外,還要掌握小兒推拿的時間,每次以10-20分鐘為宜。為了加強療效、防止皮膚破損,在施以推拿術可選用一定的藥物作潤滑劑,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膚破損、潰瘍、骨折、結核、腫瘤、出血等,禁止在此處做推拿。操作時手法盡量直接接觸皮膚。小兒推拿后有出汗現(xiàn)象時,應注意避風,以免感冒。此外,在過饑、過飽、或過度疲勞時,也不要給小兒做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