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傷:
是造成兒童牙齒缺損的第二大原因
“小杰的例子非常普遍。”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兒童口腔中心主任曾素娟介紹,牙外傷是造成兒童牙齒缺損或缺失的第二大原因,僅次于齲齒。
曾素娟說,牙外傷是指牙齒受到急劇創(chuàng)傷,特別是打擊或撞擊所引起的牙體硬組織、牙髓組織和牙周支持組織的損傷。兒童牙外傷常見乳牙外傷和年輕恒牙外傷。
乳牙外傷常見于牙齒移位,約占乳牙外傷的80%,主要表現(xiàn)為嵌入、脫出、唇舌向移位及不完全脫出等。牙齒移位的主要危害包括:第一,乳牙嵌入和伴發(fā)的牙槽骨骨折,可直接傷及繼承恒牙胚;第二,嬰幼兒期嚴重牙齒脫出會使牙齒極度松動或全脫出,處理不當可能造成誤吞或誤吸;第三,牙體組織折斷和牙周組織損傷可繼發(fā)牙髓、牙周組織感染,可能危害恒牙胚正常發(fā)育 。
年輕恒牙外傷主要以上頜中切牙多發(fā),其次為上頜側切牙,下頜切牙較少見,牙齒折斷常見,約占恒牙外傷的40%~60%。年輕恒牙外傷帶來的主要危害包括:造成牙齒折斷或牙齒松動、移位,影響咀嚼功能;牙體缺損多可能造成牙本質或牙髓暴露;牙齒缺損嚴重或外傷導致牙齒缺失時,可能導致牙列不齊,造成錯牙合畸形,成年后永久修復困難;伴發(fā)牙齒支持骨和牙齦黏膜組織損傷,可能引起感染、瘢痕和組織畸形等不良后果。
曾素娟說,牙外傷不僅會對兒童的口腔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也會對兒童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預防:
運動時戴上防護牙托
曾素娟說,發(fā)生牙外傷必須及時治療,盡可能保留發(fā)生外傷的牙的神經,使牙根繼續(xù)發(fā)育,否則,容易造成終身缺牙。
“當然,防患于未然最重要。”曾素娟說,兒童正處在身體、生理、心理生長發(fā)育階段,心智發(fā)育尚不健全,比成人更易發(fā)生外傷事故,而且兒童的活動性較強,劇烈的運動或玩耍,常易發(fā)生碰撞、跌倒,造成牙齒外傷。據(jù)統(tǒng)計,95%的牙外傷發(fā)生在21歲以內的青年、青少年和兒童身上。但也不能因噎廢食,最好的防范是讓孩子在運動時戴上運動防護牙托。
“防護牙托是一種彈性片狀減震裝置,它能在運動中保護牙及周圍組織、頜骨和腦,避免其受到沖擊和損傷。”曾素娟說,在理想狀態(tài)下,當外界的力量作用到面頰部與下面部時,口內佩戴的防護牙托可以吸收并重新分配力量,從而有效地保護包括牙齒、頜骨在內的硬組織以及周圍的軟組織免受外力引起的創(chuàng)傷。另外,防護牙托還有助于預防和減少運動性腦震蕩,提升運動成績。
牙托:
可根據(jù)運動危險程度選擇
曾素娟介紹,根據(jù)制成方式,防護牙托可分為3類。
一是定做的防護牙托。這是一種在牙醫(yī)診所或專業(yè)牙科實驗室中針對不同個體專門設計、制作的。醫(yī)生會先取牙齒印模,然后根據(jù)牙齒形狀制作防護牙托。這類防護牙托配戴最舒適,而且還能夠提供最大程度的防護。
二是加熱、咬合式防護牙托。這種防護牙托的形狀是預先成形的,通過把防護牙托放在水中加熱可以改變其形狀,然后在口腔中咬合,從而使它適合不同的個體。這種防護牙托在許多體育用品商店都可買到,但其密合程度差,舒適性差。
三是預成防護牙托。這種防護牙托比較便宜,即買即戴的。但這種防護牙托通常比較笨重,而且可能會妨礙呼吸和說話。
此外,根據(jù)運動撞擊力的大小和運動危險程度,防護牙托又可分為4類:
一是超重型防護牙托。由里層為2mm、外層為4mm的軟材料、中間為0.8mm的硬材料制成,適合于冰球、橄欖球、曲棍球等撞擊力大、空間小的危險性運動。
二是重型防護牙托。由里層為2mm、外層為4mm的軟材料制成,兩層中間加3個支撐墊塊,適合于棒球、滑雪、旱冰等具有強大撞擊力的危險性運動。
三是中型防護牙托。由里層為2mm、外層為4mm的軟材料制成,適合于自行車、籃球、足球、柔道、摔跤、越野賽等面式撞擊力的危險性運動,應用范圍最為廣泛。
四是輕型防護牙托。由兩層各為2mm的軟材料制成,適合的運動類型與中性防護牙托相同,多用于口腔內空間小的人群。
提醒:
跆拳道、籃球等運動最好戴牙托
“究竟哪些運動需要戴牙托呢?”曾素娟說,兒童如果參加拳擊等運動,必須要用防護牙托;參加跆拳道、散打、搏擊、籃球、足球、橄欖球、冰球、曲棍球等人體對抗性運動項目,以及滑板、山地自行車、單排直滑輪等非人體對抗性項目,也有使用防護牙托的必要。
曾素娟提醒,隨著時間的延長,防護牙托會受到磨損,其作用也會減小,因此,經常佩戴者,理論上應該每季節(jié)更換一次。“對于青少年而言,更換防護牙托尤其重要,因為他們的牙齒還在不斷發(fā)育。”她說,而且,牙托在使用之后,會殘留唾液與牙菌斑,一定要用牙膏或肥皂水清洗干凈,擦干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