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隨機教育。
。1)戶外游戲活動中的語言。
教戶外游戲時請幼兒觀察幼兒園中的各種玩具時,可請幼兒說出玩具的名稱及自己最喜歡玩的玩具,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們,如張嘉浩小朋友說:“我喜歡玩輪胎,輪胎跑起來很快,我喜歡與薛文斌玩滾輪胎比賽;許樂軒說:我喜歡大螞蟻玩具,它是我的大馬。這樣,孩子們在愉快的游戲中大腦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個個爭先恐后地向老師講述自己心愛的玩具以及自己的創(chuàng)新玩法。
。2)散步時的語言培養(yǎng)。
散步時讓幼兒講述觀察到的事物和現(xiàn)象,鼓勵他們發(fā)問。如春天到來的時候,請幼兒利用散步的機會讓幼兒觀察講述春天小樹葉的變化,孩子們會說,初春時樹葉是嫩綠色的,過幾天后嫩綠的樹葉變成淺綠色的,再過些天,孩子們會說樹葉變成深綠色的,到夏天時,小樹的葉子又變得更綠了,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幼兒學新詞:“碧綠”,這樣語言活動中所學的詞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運用。又如幼兒學過“漸漸”一詞后,可結合生活實際,啟發(fā)他們講“天氣漸漸熱了”,“雨漸漸小了”。教師也可以隨意和幼兒個別或三三兩兩地進行交談,談他們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事,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師生間感情,而且能使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迅速的發(fā)展。
3、注重日常談話,加強個別指導。
小班幼兒由于環(huán)境的變化,對周圍的人或事物都感到很陌生,容易產生不安情緒,甚至會變得“沉默寡言”,這時教師應及時把他們安置在自己周圍,和他們親近,撫慰他們,以和藹的態(tài)度、親切的話語,跟他們說話,使幼兒在感情上得到滿足,陌生感、膽怯就會逐漸消失,并對新的環(huán)境、教師、伙伴產生興趣。這時幼兒也就逐漸產生了說話的愿望。此時教師要抓住時機,發(fā)展孩子們的說話興趣,使他們有話愿意說,有事愿意講。我們要掌握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jù)不同情況,做好個別工作,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完成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語言交往任務,對于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不愛說話或以點頭、搖頭代替說話的幼兒,我們要主動親近和關心他們,有意識地與他們交談,解除他們說話的顧慮創(chuàng)設語言交際的情境,鼓勵他們大膽說話。通過多講多練,使他們逐漸習慣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4、圖書角的妙用。
班里的圖書角是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孩子們經(jīng)常去看自己喜愛的書籍,不但擴大了他們的眼界,增長了知識,還促使孩子們觀察、分析、想象及講述能力的發(fā)展。小班幼兒模仿性強,往往喜歡與別人看相同的書,這時有可能會發(fā)生爭搶現(xiàn)象,此時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幼兒想辦法用與人商量的語言,如我看看你拿的書好嗎?咱們一起看這本書可以嗎?你看完了給我看一看,好嗎?通過這種語言引導,可從中培養(yǎng)幼兒的與人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在幼兒看書時,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幼兒互相談論和講述書中的內容,這樣可以發(fā)展孩子的語言,并使幼兒更正確、深入地體會書中的內容。同時還可以鼓勵幼兒給同伴講述自己圖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或其他內容。這樣,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講述,進一步鍛煉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5、將語言教育滲透于其他各領域教育活動之中。
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與其情感、經(jīng)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因此,發(fā)展幼兒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擴展幼兒的經(jīng)驗,為幼兒語言的發(fā)展提供條件。在實踐中,特別是語言教育與音樂教育的互相滲透更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歌曲教學中,歌曲是音樂與語言最完美的結合,孩子在優(yōu)美的旋律伴奏下,唱著充滿韻律感的歌詞,是一種非常美妙的享受,可從中感受到音樂與文學藝術的美。如小班教材下冊中的歌曲《春天來了》,這首歌的歌詞生動形象,幼兒透過歌詞就能看到一幅非常優(yōu)美的春天的圖畫,在欣賞完歌曲后讓幼兒描述歌中描寫的春天,還可以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看到的春天另外的景色,通過說唱結合,培養(yǎng)了幼兒有節(jié)奏地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