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一幼 金怡
“哪個小朋友,又把毛巾架上的數(shù)字貼給撕掉了?!!”駱阿姨從洗手間出來,聲調(diào)提高了一個八度。
“可見這已不再是初發(fā)事件了”,這是我聽到后的第一個反應(yīng)。
……在駱阿姨的述說中,我知道數(shù)字貼已經(jīng)好幾次被人撕掉了,卻沒有一次找到“下手之人”
駱阿姨述說時,整班的幼兒都在聆聽,我感到教室里所凝聚成的一股緊張的氣氛,我想:那個撕貼字的孩子是更為恐慌的,而我們的目的是要教育孩子要愛護公共的財物。
撕貼字孩子的動機究竟是什么?。于是我用盡可能的平靜和親切對孩子們說:“誰把貼字撕掉的,自己站出來好嗎,金老師不批評的!
沒有人站起來。
“老師只想知道是誰撕的,做過的事應(yīng)該勇敢地來面對。 边是平穩(wěn)的語調(diào)。
沒有人站起來,但孩子開始竊竊私語了。
“我相信那個孩子會告訴老師的,老師答應(yīng)不批評的!”我開始微笑了。
毛妤茵突地一下站起來:“是我撕掉的!”眼淚隨之也流下來了,這時的情景雖在我意料之中但也多少帶給我一些震撼,我有想抱住她的沖動了,對于她來說“承認事實”的確是經(jīng)過一番思潮翻騰的,內(nèi)心的掙扎遠遠要比此刻臉上的表情來得痛苦。
此刻,我先前去追究撕掉貼字的動機似乎真的不是那么重要了,“敢于面對自己的過失”我更為她的勇敢而欣慰。接下來發(fā)生了戲劇性的發(fā)展:“金老師,我錯了,以后我不再去撕了,我讓媽媽買來一起補好……”好一個知錯就改!許多孩子發(fā)言到:教室里的東西都是大家勞動的成果,要愛護。然后各抒己見“我有一次見到墻上的花掉下來,我用膠水粘好了”“我?guī)屠蠋煹哪ú挤诺皆幜恕薄拔覀儼嗟男∫巫釉谕饷,我端進來放好的!”……好一個自我反省的大好結(jié)局。
我當時就事論事指出了撕貼字的不正確做法,更是高調(diào)地肯定了毛妤茵的事后表現(xiàn),讓幼兒知道了:誰都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并能知錯就改。
同時,我也體會到:對事情的處理,不能過于高壓,以一種寬恕的心態(tài)去對待孩子的錯誤,讓孩子在關(guān)愛中反省到自己的過失,教師的責任不是一味對孩子過失的批評,而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自省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