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培養(yǎng)幼兒具有良好的學習愿望外,與此同時還要嚴格地要求他們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幼兒要掌握正確書寫和畫畫的姿勢,進行三個一的訓練(一尺遠、一拳遠、一寸遠),進行正確坐姿、舉千姿勢等訓練。教師組織一些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活動:"學習要專心"、"做個好學生"、 "長大做什么"等主題綜合教育活動。幼兒通過參觀、討論、講故事等活動,他們表示今后要象李四光爺爺學習,象愛迪生小時候那樣刻苦地學習。
(二)注意幼兒身心素質(zhì)的提高。盡早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幼兒在體能、自我約束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方面,還不能完全適應小學生學習活動的要求,為此,組織學前班的兒童每天堅持鍛煉身體,開展各項體育活動,增強其體質(zhì),以便入學后能承受和適應更高的身心負荷.在學前班后期.教師有意識地改革了一些教學方式和方法,每天下午適當?shù)販p少了游戲活動的時間,增加了提高有意注意訓練活動的時間,延長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訓練的時間。
幼兒在教師的愛與嚴的教育下,提高了非智力因素,為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幼兒園和附屬小學課題組互相研究,雙向?qū)嶒灨母铩_^去.幼兒園教師對小學的教學內(nèi)容、方法的改革情況了解甚少;小學對幼兒園的工作規(guī)程、課程改革及教學要求也不十分清楚。課題組成立之后,雙方本著對兒童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地交流了情況,雙方各自明確了研究的重點,制定出實驗的方案。
幼兒園課題組請附小領導和一年級教師給學前班的教師介紹一年級語文、數(shù)學教材教法和大綱的要求,平時經(jīng)常到附小聽課,并定期交流經(jīng)驗和溝通情況,這樣做既有利于銜接工作,又避免了"小學化"傾向。
課題組對畢業(yè)生進行跟蹤研究,掌握了入學后的各種信息,為在園兒童進行全面素質(zhì)的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jù)。
附小課題組按著實驗方案做了許多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如實驗班的教師對剛入學兒童的教材、教法和作息時間安排等,都進行了科學的調(diào)整。同時還開展多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各種能力,使他們很快地適應了新的學習生活。
我們清楚地知道.教育實驗和改革只進行了幾年,還只能說剛剛走出了第一步,還有很長的艱難的改革之路,有待今后一步一步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