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校教育要倡導因材施教:“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
多元智能理論提醒我們:由于智能的多樣性,個體差異的存在成為必然。給予每個學生以充分的選擇機會和發(fā)展空間,讓每一顆金子都閃閃發(fā)光。認識和理解學生的智能組合和獨特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充分的選擇學習方式和方法的自由,是因材施教得以落實的重要保障。
勿庸諱言,在統(tǒng)一規(guī)劃的學校教育中,教師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仍大量存在。每一個學生則以相同的方式學習相同的學科,做相同的測驗,接受統(tǒng)一的評價,以甄別出成績好和成績不良的學生。教師以相同的方式對待每一個學生,乍看起來似乎很公平,實際上是把幾十個孩子當作一個孩子來教。沒有真正承認和面對學生之間差異的存在,因材施教就無從談起。
學生的差異,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大腦智能發(fā)展的不均衡,以及智能組合的不同。這種差異導致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方式都會不同。也就是說,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類型,這就是為什么要因材施教的原因之所在,也是理解智能、尊重差異、因材施教的認識起點。
教育要成為個體化的教育,才能夠體現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師應變得更為主動、自覺地為每一位學生設計學習內容和方案,以配合其智力組合的特點。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有利于激發(fā)強勢潛能、提高學習效率的情境和氛圍,如開放的課堂,多樣化的作業(yè)和豐富多彩的活動等。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強勢潛能得到開發(fā),揚長避短,強勢更強。
教育還應成為主動發(fā)展的教育,教師應幫助學生發(fā)現和建立其智力優(yōu)勢領域和弱勢領域之間的聯系,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將其從事優(yōu)勢領域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智力特點和意志品質遷移到弱勢領域中去,取長補短,弱勢智能得到提高,從而實現發(fā)展個性與促進全面發(fā)展的有機結合,使每個學生都能成才。
對多元智能理論的學習和研究,為我們這所年輕學校的發(fā)展注入了不竭的動力。它為學生的快樂成長打開“立體交叉的通道”,點亮了五彩斑斕的校園,架起通向素質教育理想的“彩虹橋”,鋪設了學生、教師、學校共同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七色路”。
在多元智能理論啟示下,我們倡導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塑造人、發(fā)展人的理念。學校德育、體育、科技、藝術活動生動有序地開展。通過組織活動,營造了多元參與,多元評價,多元發(fā)展的生動和諧的育人格局,極大地增強了師生自信、自尊、自律、自強的精神,使之成為學校發(fā)展的內驅力。
在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解決學校教育的實際問題方面,我們進一步端正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明確辦學理念,規(guī)范辦學行為。通過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加快制度建設步伐,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育良好校風、師風、學風,營造積極研究氛圍,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手段,實施有效評價機制等途徑,不斷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
教育無小事,把小事做好,就能小中見大,從平凡中見真情。關注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激發(fā)學習興趣,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求人人成才,但求個個成功。著眼于每個孩子一生的長遠發(fā)展,把教育的溫暖和關懷播撒在每個孩子的心田,讓教育思想浸潤、滲透和潛移默化的功能發(fā)揮到學校教育的角角落落。這些看起來是小事,做起來卻是關乎素質教育美好明天的大事,作為教育者,我們任重道遠,我們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