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過程通常分為兩個內容:
(1)自主學習,預習導學。環(huán)節(jié)上的要求有:本課背景、預習任務、預習方法。內容上的要求有:一是要求學生要總覽教材;二是重要的概念和信息;三是問題化的訓練和自測。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完成要保證兩點:一是要讓學生形成誠實化的意識,讓學生自主,不是抄寫輔助資料;二是給學生預習的套路。這個過程教師要進入到學習小組中,要以最短的時間摸清學生預習情況,了解那些問題是共性問題。
。2)合作探究,問題解決。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自主預習部分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對知識內容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也可以是學生在學習本課中必須強化的知識點和學習方法,是讓學生提出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疑點、困惑的解決,重在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從而鞏固新知,突出重點。
6、當堂檢測:課堂同步練習可以穿插在合作探究、問題解決中或預習導學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作為單獨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獨立檢測。如果是課后的作業(yè),只要標注出自課本的頁碼和題號,在導學案上留出空白。
單獨進行達標檢測的編排與使用的具體要求是;題型要多樣,量要適中,不能太多,以5分鐘左右的題量為宜。
要緊扣考點,具有針對性和典型性。
。3)難度適中,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差異?稍O置選做題部分,促進優(yōu)生的成長。
(4)要規(guī)定完成時間,要求獨立完成,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5)注重及時反饋矯正。
7、歸納總結:即知識結構的整理、歸納。按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歸納出知識點的線索。具體知識點要盡可能留出空白由學生來填,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8、布置作業(yè):包括兩部分:下節(jié)課的預習導學作業(yè)和梯度作業(yè)。
9、課后反思:學完課要及時進行課后反思,這是對課堂學習內容的完善環(huán)節(jié)。
以上這些環(huán)節(jié)不一定都是顯性呈現(xiàn)在導學案中。其中1、2、3、5、7、8通常是顯性的,其它有可能是隱性的或根據(jù)課型環(huán)節(jié)而定;也有可能一些環(huán)節(jié)在導學案上看不到,是貫穿在展示預習和合作探究過程之中。
。ㄈ┚帉憣W案的五個原則:
1.課時化原則:有的內容用一課時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jù)實際的上課安排,分課時編寫導學案,使學生的每一節(jié)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有計劃的完成學習任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問題化原則:是將知識點轉變?yōu)樘剿餍缘膯栴}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解釋,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3.參與化原則。通過對導學案的使用,創(chuàng)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增強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4.方法化原則。導學案中應體現(xiàn)教師必要的指導和要求。教師指導既有學習內容的指導與要求,又有學習方法的指導。如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要明確、具體地告訴學生看教材哪一頁的哪一部分,達到什么要求,自學完成后教師將采取什么形式進行檢查等;在課堂教學中應逐漸滲透各種方法,如:閱讀的技巧、做筆記的方法,小組合作的技巧等;或在導學案中引導學生領會理解,或者提出明確的要求,也可以口頭說明。
5.層次化原則。問題設置要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還要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四、編寫、使用導學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
1、編寫高質量的導學案是一節(jié)課成敗的基礎,它能體現(xiàn)教師的支架作用。使用時要求教師語言簡練,開門見山,直擊要點。作為教師要清楚知道何時點撥,點撥什么內容(易錯知識點、易混知識點、方法、規(guī)律、知識結構、注意事項、拓展等)。
2、導學案是為學生服務的。必須從有利于學生學習操作的角度思考編制,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
3、應根據(jù)不同的課型編寫不同的導學案。如新授課中的預習性學案、復習課中的檢測性學案、試卷分析課中的學習診斷性學案、專題性研究學案等。
4、在導學案編寫中多加入一些激勵的話語。如:"試試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過關!"、"溫馨提示:比比看,那個小組辦法多"等等。
5、課后反思,不斷完善。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況。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采用個別輔導的方法單獨解決,如果是大面積上的問題,則在下階段要強化訓練此知識點;②反思教學方法是否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③知識點的訓練程度與知識點的難易度是否匹配;④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失誤的原因是重、度把握不當,還是對學生指導點不到位;⑤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成功是偶然還是必然等?傊κ棺约撼蔀橐幻此夹徒處,要在不斷反思中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