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公社論壇里有一篇很有意思的貼子,忍不住要挖將出來先與大伙一起分享,再開始今日的焦點。
不同的玩具,同樣的快樂
卓蘭媽媽
看著孩子的童年,常想到自己的童年。雖然物質(zhì)匱乏,但也是很開心。
泥巴VS橡皮泥
那時候的孩子誰沒玩過泥巴呢?也可捏好多東西,最開心的玩法是使勁地擲到對面的墻上,聽它“卟”的一響,誰裂開的大、響的動靜大,誰就厲害。
而今,孩子們玩的橡皮泥,干凈而多彩,隨便就可以捏出形形色色的東西,還有指導(dǎo)捏橡皮泥的書呢。
紙寶VS精靈幣
不同的地方可能稱謂不同,就是那種用長的紙條折疊成的方形“寶兒”,用一個去砸另一個,翻過來就算“收了”。今天的精靈幣圖案多多,精致多多。玩法一致,三五個聚在一起玩,有人歡喜,有人懊惱。
推鐵環(huán)VS騎童車
這個爸爸媽媽都玩過吧。最好的鐵環(huán)還要在大環(huán)上套一倆個小環(huán),跑著推起來呤呤作響,鍛煉身體,又學(xué)會了掌握平衡。
孩子的童車從四輪到三輪、到兩輪車,基本上都會備齊,外形卡通,有很多裝飾,孩子騎車像一只風(fēng),媽媽的視線緊跟著,決不輕易離開。
不知是哪位聰明人最先發(fā)明了“玩具”,它永遠(yuǎn)承載的是孩子們的快樂和成年人的夢。在現(xiàn)代物質(zhì)品極度豐盛的時代,兒童的玩具琳瑯滿目,便宜的幾塊,貴的三五百乃至成千上萬也都有。
玩具不論身價貴賤如何,在孩子眼里它的“候選”標(biāo)準(zhǔn)只有一個,就是誰玩起來更有趣。所以,有時你會驚詫地發(fā)現(xiàn):一個價值百元的漂亮玩具小鼓和一個一文不值的硬紙筒擺在一起,后者竟更能討得寶寶的喜歡。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
其實對小寶寶來說,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玩具。你的家原來就是個玩具大倉庫!
我的攝影師朋友在拍一組孩子與玩具的專題時,碰到一件麻煩事:剛滿1歲的小模特丁丁似乎對給他的所有玩具都沒興趣,他毫不愛惜地爬過一架可愛的玩具琴,用手將彩色的小火車推到一邊,周圍的大人們舉著各式玩具試圖吸引他的目光,小男孩卻視而不見,徑直爬向廚房。媽媽趕緊將兒子拽了回來,哄著他:“乖,阿姨這里的鍋不能 玩,你先拍完了照片,媽媽就帶你回家,咱們玩自己家的鍋。”
后來一問才知道,丁丁喜歡的“玩具”不是積木和毛毛熊,而是家里的各種日常用品,比如鍋碗瓢盆,比如鑰匙和電話。
你是否也遇到過同樣的情況:女兒的生日,親戚朋友送來的禮物一大堆,但小寶貝卻偏偏只對裝禮物的大盒子感興趣,她把它在地板上推著走,把它頂在頭上做帽子,開心極了。而那些漂亮的玩具呢,漸漸地在角落里落滿了灰塵。
這些在我們眼里很平常的物品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取代精心設(shè)計的玩具?孩子們能從它們那里得到真正的樂趣嗎?它們又能教給孩子什么呢?我們先來聽小寶寶們“說說”,他們?yōu)槭裁疵陨狭藡寢屝沦I的鍋?&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