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一個心理學家研究證實,正是人們過于相信巫師,他的話就成了心理暗示。所以,保持自我,不要受干擾,這樣才能發(fā)揮,壓力也會得到合理的利用。
13、破窗理論:給孩子一個好的環(huán)境
美國心理學家詹巴斯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在富人區(qū)和窮人區(qū)放了兩輛一樣的車。放在富人區(qū)的車,是完好無損的,過了一個星期,它還是那樣;在窮人區(qū)的那輛,他摘掉車牌,打開頂棚,沒過一天,就被人偷了。
后來,他把那輸在富人區(qū)的車打破一塊玻璃,沒過幾個小時,就被人偷走了。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以這個試驗為基礎,提出一個“破窗理論”。他們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一棟建筑上的一塊玻璃,又沒有及時修復,別人就可能愛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窗戶就會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這就是環(huán)境影響的作用,而家庭環(huán)境,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一個秀才,因為臨考,帶著快生產的妻子去趕考,中途勞頓,妻子臨產,正好一家鐵匠家妻子也生產。
兩家孩子同時同時出生。多年后,秀才的孩子順利的考上秀才,而鐵匠的孩子竟也做了鐵匠。這種家庭影響現(xiàn)實中,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家庭教育,也就顯示出,以身作則的重要性,所以,得反過頭來,用這些教育理論武裝自己。
14、天賦遞減法則:教育孩子要趁早
兒童的潛能培養(yǎng)遵循著天賦遞減法則,即兒童的天賦隨著年齡增大而遞減,教育的越多,其與生俱來的潛能就發(fā)揮的越少。在我國國民教育普及的今天,杰出的手工藝人反而少了。
有經驗的漁夫說,現(xiàn)在像過去那樣善于游泳、撒網的人少了,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十幾歲的時候正在讀書呢,而水上功夫必須從十歲左右開始練起,這也就能解釋,巴西雖不富,但其足球人才卻很多的事情了。
不少專家認為,鋼琴如果不從5歲開始練,小提琴如果不從3歲開始練,就不可能達到很高的境界。也就是說,兒童的能力,如果不在發(fā)展期內進行培養(yǎng),就會出現(xiàn)潛能遞減的現(xiàn)像。
15、超限效應:不要過多的批評孩子
一次,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在教堂聽牧師的募捐演講。最開始,他覺得牧師講的很好,他準備多捐點錢;十分鐘后,牧師還在不停的講,他有些不耐煩,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講完,他決定不捐錢了。牧師終于講完冗長的演講,作家不僅未捐錢,反而拿走了兩塊錢。
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都會引起接受者的不耐煩或逆反心理,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這種效應在家庭中時常發(fā)生。例如孩子錯了,父母會一次又一次的對孩子做出同樣的批評,這些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后到反感討厭。就會出現(xiàn)“我偏要這樣”的逆反心理。為避免這種超限效應的出現(xiàn),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
事實上,只要孩子不要犯錯過大,父母要做的是提醒,不要橫加指責。對于小錯誤,父母應當保留孩子的面子;對于大錯誤,父母同樣應該注意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在錯誤發(fā)生后,如果做到以解決方法,來代替指責,是不是更好一點呢。
16、木桶定律:讓孩子全面地發(fā)展
每個人至少有九種智能,即語言、邏輯數(shù)理、音樂、身體、空間、人際關系、內省、自然觀察和存在。以此衡量,差生幾乎不存在。在管理學認為,只要不同的員工,沒有優(yōu)秀與不優(yōu)秀的員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與劣勢,而結果如何,在于是否發(fā)揮了自己的優(yōu)勢,避開了自己的劣勢。
木桶定律認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告訴我們,我們從事某一樣工作,總有自己在這項工作上的長處與短處,要提高自己在這項工作上的短處,工作就會更成功。對于存在某類知識缺陷的人來說,能力的發(fā)揮總是受到瓶頸學科的制約。
簡單來說,企業(yè)中搞研發(fā)的,如果不懂市場,自己的勞動成果可能就會一文不值;搞市場的如果對技術一竅不通,就難以把自己的產品優(yōu)點向客戶做更有說服力的展示。一個人具有廣博的知識技能,讓其充分發(fā)揮、協(xié)同效應,才可能做出偉大的成就。
有專家通過跟蹤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學理的學生不懂文,他的思維方式會受到很大影響,將來創(chuàng)新能力肯定不行。
父母應對孩子的“偏科”現(xiàn)象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及時加以解決。中、小學,是孩子的基礎教育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科安排也比較全面,就是為了孩子以后能有綜合的知識,成為復合型人才。
17、手表定律:給孩子定明確的目標
尼采說:朋友,如果你是幸運的,你只需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只有一只手表,就可以知道是幾點,兩只手表并不能告訴孩子更準確的時間,只會讓孩子失去對準時的信心。它會把孩子弄的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該以哪一個為標準。
手表定律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能同時由兩個以上的人來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人無所適從;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于混亂。同樣,一個孩子不同能時接受父母不一致的教育,否則,他也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