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獨生子女的成長教育(2)
媽咪愛嬰網 m.ideagreen.cn 2007年05月11日 21:34:34
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階層的形成、分化和發(fā)展給幾千年的平靜、穩(wěn)定的中國家庭帶來了沖擊和裂變,單親家庭(以及準單親家庭)、破損家庭、過度愛的家庭、失落了愛的家庭、富有家庭、貧困家庭、知識家庭、工農家庭、失業(yè)者家庭、社會主流家庭、社會底層家庭等等不斷出現和分化,使中國的家庭結構、家庭形式、家庭生活、家庭環(huán)境更趨多樣。然而,不幸的是,獨生子女群落卻正是在這種分化和裂變的時候來到這個世界,使他們在面對獨特的家庭結構的時候,還有可能要面對獨特的家庭形式和家庭生活。
3、獨生子女成長的社會背景 現代中國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開放的社會、包容的社會,中國社會正在融入國際社會,中國經濟加入到經濟全球化的循環(huán)。各種學說、理論、觀點,各種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各種文化、風俗、習慣,在中國大地異彩紛陳、此起彼伏。中國社會較之20多年以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社會生活也發(fā)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改變。 這一代獨生子女是在看著日本卡通、美國動畫,喝著可樂、啃著漢堡包,欣賞美國大片、聽著搖滾音樂,打著網絡游戲、用著QQ聊天中長大的。他們面對的是比父輩更加寬廣的世界,吸取著比父輩更加豐富的營養(yǎng),學習著比父輩更加廣泛的知識,享受著比父輩更加優(yōu)越的條件。但是,他們在享受空前的物質文明的同時,也承受著現代社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他們的壓力和各種消極影響。 現代社會是激烈競爭的社會,父輩的競爭壓力和生存危機,或多或少都會傳遞給獨生子女,對他們的成長產生影響。他們會因為父母時間緊張而缺乏和父母的溝通,會因為父母工作繁忙而缺乏精神上的關愛,會因為父母生存壓力的轉移而和父母產生隔閡,甚至會因為父母的下崗或失業(yè)而產生或好或壞的結局。 現代社會又是一個紛繁復雜的社會,社會的陰暗、丑惡也不時沉渣泛起,異端邪說、法輪邪教,毒品誘惑、愛滋橫行,賣淫嫖娼、賭風日甚等等都威脅和惡化著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影響著他們的成長。時有發(fā)生的社會的不公平和不合理也可能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投下陰影,尤其是社會兩極分化的加劇,社會分配的不公的現象,對他們的是非評判、價值取向等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 面對著這樣一個紛繁復雜的社會、這樣一個巨大變化的社會、這樣一個飛速發(fā)展的社會,第一代獨生子女正逐漸長大成人。 二、獨生子女的基本特征 一般說來,這一代獨生子女有著優(yōu)良的素質,掌握著現代科技知識,擅長運用網絡、成長平順;他們關注自身發(fā)展、敢于冒險、富有激情、重視權利。他們更注重規(guī)則意識,知識面廣,表現出了極好的學習、接納能力。 但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由于時代、家庭、社會的影響,他們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缺乏責任心、好高騖遠、沒有目標;缺乏愛心、偏激自私;嬌氣任性、以我獨尊;心高氣盛、目中無人;獨立能力弱、依賴心理強;缺乏合作精神等等都在這一代人身上不同程度的表現出來。 目前,第一批獨生子女正在陸續(xù)長大成人,走向社會,邁入職場。他們在工作中的表現,無疑是對他們成長過程的反映,也是對我們獨生子女教育的一個總結。 “頻繁跳槽”:這不僅表現出獨生子女的責任感缺乏,還表現出他們對社會需求了解不夠、對自我估計過高和對工作想象過于單純等,總覺得工作不能符合自己的期望,這種態(tài)度就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的強化表現。 “不好協作”:獨生子女的心高氣盛、好高騖遠、目中無人是自我為中心意識的強烈表現。在工作中就表現出不尊重工作伙伴和協作對象,缺乏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從而給工作造成損失。 “不守紀律”: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被無限遷就和放縱,缺乏紀律和約束。在工作中就出現了不愿意接受紀律和制度的約束、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沒有組織和集體的觀念,嬌氣、感情脆弱、缺乏心理承受力、不愿意接受批評等現象。 “動手能力差”:獨生子女